震古烁今梅菜不蒸

第250章 报纸发行(第2页)

 只要能吸引到观众,那他们设想的抢占舆论高地的政策,便能顺理成章的推行下去。

 如此一来,闪转腾挪的余地也就有了。

 等到吕夷简情绪落下了些,李放上前打断了他:“吕公?吕公?先别看了,您先说说这报纸内容如何?”

 下面的就剩小说内容了,前面的时政、新闻、策论等板块吕夷简都已经看过了。

 小说不过是辅助内容,这些板块才是赵祯和李放关注的重点,也是二人的目的所在。

 吕夷简从文字中回过神来,又翻看了些前面的内容,开口赞道:“奇思妙想,神来之笔,此物再配合上官家此前所言

的推广教育,将彻底改变我朝局势,官家的所颁布的政策,很难再被他人故意曲解。”

 高屋建瓴的看待问题,使得吕夷简一下子就看出了报纸的妙处。

 古代都有一个共同的问题,那就是皇权不下乡。

 你皇帝老子规定的政策再好,到了下面,层层加码之下,往往也与统治者的初心背道而驰。

 底层百姓往往无从得知真实的消息,自然是当地官员豪绅说什么,他们信什么。

 王安石的青苗法好不好?

 如果能严格按照规定执行,当然是好的,不仅能给百姓一条活路,更能盘活民间的经济。

 可当这个法令下发到基层,官员们或为了政绩,或为了钱财,哪怕是不需要借钱的百姓,也要被强制摊牌。

 这样的政策如何会不受到百姓抵制?

 因此,王安石的名声,在当时便一直不好,乃至后来南宋建立后,更是追根溯源,将北宋灭亡的锅扣在在了王安石头上。

 这就属于是天大的冤枉了。

 王安石变法确实有各种问题,但他的问题再大,也大不过宋徽宗赵佶去!

 若是当时有了报纸,起码百姓就能多一个了解朝廷政策的渠道。

 或许眼下这个渠道还很薄弱,辐射不了太广远的距离,百姓也很难反抗官员、大户的盘剥。

 但是随着时间的发展,技术的进步,吕夷简能够看到,这个报纸背后所蕴藏的巨大力量。

 现代的那些技术他也看到了,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的传播速度只会越来越快。

 随之而来的,就是舆论力量的大大增加。

 可赞叹的同时,吕夷简又有些担忧:“官家,此物虽有大利,可若是所托非人,带来祸患也不会小了,万务小心为上。”

 “这一点吕公放心。”赵祯认真的回道,“朕知晓此物乃是双刃之剑,所以不敢有丝毫马虎,况且如今吕公不也在把关吗?朕自能高枕无忧。”

 “嗯,老臣定不负官家所托!”吕夷简认真的回道。

 “啪!”

 旁边的李放一拍双手,站起身来:“皆大欢喜,我也该回家了,明天早些过来,咱们一起出去逛逛。”

 “且慢!”吕夷简拦住了李放。

 “嗯?吕公还有事?”

 迎着李放疑问的目光,吕夷简还有些迟疑:“这《三国演义》,不知可否赠老夫一本?”

 方才看了个开头,其中的遣词造句,便已经吸引住了吕夷简。

 熟悉的历史,不同的演绎方式,罗贯中的著作放在这个时代同样是顶尖作品。

 李放哑然失笑,他还以为吕夷简是有别的什么要叮嘱自己的,原来是这件事啊。

 “行!我明天早些去书店买了,给吕公带来。”李放随口应了下来。

 挥手作别了二人,当着几个人的面,李放消失不见,返回现代。

 这时,一旁沉寂许久的郭氏瞠目结舌的看着李放消失的地方:“官,官家!他,他怎的突然......”

 “呵呵,若无这个本事,皇后以为,朕凭什么要与他称兄道弟。”赵祯笑着回道。

 他这边在哄媳妇,吕夷简同时起身告辞:“官家,娘娘,老臣也告退了,年岁大了,精力不济,该回家了。”

 “朕送送吕公。”

 不顾吕夷简的推辞,赵祯把吕夷简送出门外,安排了宫人随行,这才返回殿内。

 “官家,那位李叔叔,难道是天上的仙人?”郭氏好奇的迎上来,满脸的兴奋。

 趁着刚才赵祯出去送人,郭氏又检查了一番李放消失的地方,没有发现任何的猫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