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古烁今梅菜不蒸

第285章 李承乾的愤恨(第3页)

 又回头看了看身后,李世民三人站在车头处朝着马路上指指点点,不知道在说什么。

 这会儿他们学乖了,不跟李放报备,可不敢轻易离开。

 狠狠地瞪了一眼李泰的背影,李承乾下定了决心。

 “诸位。”李承乾小声招呼了下,声音中带着几分试探。

 见几人目光投了过来,他壮起胆子说道:“诸位应都谙熟历史,那不知几位可否见告,在下的历史有何关键之处?”

 说罢,李承乾一边观察李治的神态,一边回头去看李世民。

 紧张之下,眼睛两面扫视,头颅连摆,都不够他忙的了。

 听李承乾这么问,几人手上的动作放缓了许多,李放和赵祯对视一眼,不约而同地看向了李治。

 李承乾这么说,明显问的就是他谋反之事啊。 可见他对李治还是没有完全信任。

 还没等他们想好如何回答,在一旁冷眼旁观许久的吕夷简先开口了。

 “殿下既然问了,那不妨听听老朽的建议。”

 说着,吕夷简试探性地看向了赵祯。

 他是有话想说,但不知道赵祯是什么态度可不敢胡乱开口。

 毕竟李治还在这里,在场几人心里可都清楚,李唐这五人,笑到最后的反而是他这个年纪最小,最人畜无害的小子。

 眼下李治和赵祯相处这么久,谁知道他们有什么谋划没有?

 大唐之事又不涉及他们大宋,要是赵祯不反对,吕夷简不介意出于本心说上一说,可因此与赵祯闹矛盾,那就得不偿失了。

 赵祯还未表态,李放先反应了过来。

 他笑着说道:“吕公尽管直言,太子殿下的下场,想必九郎早已说过了,吕公不必忌讳。”

 说到“太子”二字时,李放刻意加重了语气,同时背对着李承乾给吕夷简使了个眼色。

 吕夷简那是什么人?

 朝堂里摸爬滚打几十载,如今到了花甲之年,可谓是浑身上下都是心眼子,李放只是微微提醒,他自然心领神会。

 李放的意思很明确,可以告诉李承乾太子的下场,但也仅限于太子的下场。

 至于之后的事,李承乾就没必要知道了。

 声音传到了李承乾耳朵里,他自然也听到了李放的重音。

 不过他并未多想,听李放语气中的笑意,李承乾还以为李放是在刻意讽刺自己。

 他知道的只是李治给他转达的历史,李放刻意强调太子二字,在李承乾看来只是在嘲讽他。

 也是,一个造反失败的太子,别人如何不能嘲讽?

 李承乾按下心底的愤恨,装作没听懂的样子,还对李放道了声谢。

 接着,吕夷简便开口了。

 “殿下,太宗皇帝乃是千古难得一见的明君。他给殿下延请名师,严加教导,也是想让殿下日后继位时能更好地处理国政。怎能因为兄弟之隙,就心生反意呢?”

 “以子背父,即便殿下成功了,将来青史昭昭,殿下也是瞒不过去的。更何况以太宗皇帝之神武,又岂能轻易成事?”

 出于最朴素的儒家伦理观,吕夷简苦心劝解李承乾,但李放一点都不担心。

 要是李承乾不知道历史,说不定还有那么一丝可能能被吕夷简劝动。

 现在却是绝无可能了。

 高压之下,李承乾心理已经扭曲,造反之事已如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

 听了吕夷简的劝告,李承乾终于确认了李治没有糊弄自己。

 因为他能看出来,吕夷简是真心的,他是真的有些痛心疾首,就和那些整日里给他进谏的教习师傅一样。

 而这,正是让他厌烦的地方。

 至于事先串通的可能,吕夷简一个宋朝老臣,他和李治串通作甚?

 帮着李治取得皇位?

 这个可能压根没在李承乾心中出现。

 只是确认了自己在历史上确实造反了,结果还失败了,就足以让李承乾坚定心智了。

 “长者所言振聋发聩,我受教了。”

 李承乾躬身施礼谢过吕夷简,脸上带着几分恭敬,但眼底的冷意却丝毫未减。

 回头看了眼李世民,李承乾向前走了几步,主动上去帮忙搬东西。

 碍于李世民在旁,李放拦下了几人的话头:“赶紧都动起来,别误了时辰。”

 很快,一行人就将东西都塞进了后备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