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7章 以假乱真(第2页)
李承乾作为废太子,史书上肯定要凸显他的离经叛道,这样才得以彰显出李世民废黜其位的正当性。
而且,李承乾“突厥化”的行为,更映射了其“背离华夏礼制”的形象,加深了对其道德批判的理由。
有一个佐证就是,除了新旧唐书外,唐代笔记、墓志或是其他文献中,关于李承乾突厥化行为的直接佐证较少。
若此事真属于重大政治丑闻的话,不应该只局限于正史记载,民间记录也多多少少会提到一些的。
况且,在初唐,唐代上层贵族对于胡俗的喜好并不罕见。
比如李世民的称号“天可汗”,这本就是一个胡人的称号。
更何况,不少人攻讦唐朝皇室的一点不就是李唐有胡人血统吗?
事实上,经过五胡十六国、南北对立的四百年纷乱后,中原大地上已经有许多异族了。
许多风俗因此也变化了不少。
夷狄入华夏则华夏之,中华民族是一种文化认同,而非血统。
真要让那些个扯李唐血脉的人穿越到唐朝,指着李唐皇室说他们是夷狄,看他们死不死就完了。
关于李承乾尚突厥习俗这件事,他的行为可能被单独放大了。
因为谋反事件,李承乾成为政治失败的“替罪羊”,而其他皇室成员的类似行为则未被过度批判。
见李承乾有些恼羞成怒的意思了,李放也点到即止,没有继续深挖下去。
但他还是一副不爽的表情,继续说道:“由于历史记载,我一开始考虑的是将九郎扶持为新的皇帝。正好,你造反起事,然后我们再把李泰搞下去,你父亲的嫡子就剩他一个了,我的谋划自然就成功了。”
“啊!!!”
李治大惊失色,刚才还是暗示,李放这怎么就摊牌了呢?
可面对李承乾投来的目光,李治还是尽力的在表演。
他赶忙摆手,语气慌乱:“不,不,我不行的!我怎能当皇帝呢?不成!不成!”
李治连连摇头,一脸的惊恐之色。
还不等李承乾说话,李放双手一摊无奈的说道:“可是,就你弟弟这幅模样,简直就是个扶不起的阿斗,又怎能君临天下?”
说话的同时,李放一边摇头,一边用恨铁不成钢的目光盯着李治,仿佛对他失望至极。
“本来史书对他着墨不多,我还以为他能担大事,现在看来,他还是不成器啊!”
叹息过后,李放趁着李承乾还没回过神来,对他说道:“所以,我才又考虑了你。相比李泰的阴狠,你这个太子起码占个名正言顺。故而,我才让九郎暗地里将历史透露给你,然后又对太宗陛下隐瞒此事。”
李放这一连串的话下来,李承乾早已晕头转向。
他沉思半晌,方才捋清楚头绪,目光复杂地看着自己的弟弟。
他实在想不到,有一天自己的幼弟也会成为自己的竞争对手。
而这时,李治隐约已经明白了李放的打算。
他保持着脸上的表情,诚惶诚恐地站起身来,语气恳切:“兄长!小弟怎敢觊觎大位?自古为嗣者,若非嫡长,便是贤能,弟二者皆无,凭什么窥窃神器?”
说完,李治还半真半假地埋怨起了李放,怪他未跟自己商量,便自顾自地谋划。
“唉!”李承乾起身将李治扶起,语气中带着一丝宽慰,“我的弟弟,我又岂能不知?稚奴莫要惊慌,日后你我共享大唐天下便是!”
强行将慌张的李治按了下去,李承乾又朝着李放施礼,语气恭敬:“先生之诚,实乃世间罕见,先生所谋也是人之常情,在下又岂敢见怪。”
“太子果真不怪我?”李放坐在原地,抬起眉毛看着李承乾。
李承乾认真地回视李放,语气坚定:“果真不怪!”
“哈哈哈!”李放哈哈大笑,“看来,是我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啊!”
“哪里,哪里。”李承乾同样也笑了。
方才有些紧张的气氛,霎时间荡然无存。
只是在几人的心里,刚刚生成的阴霾还在不在那就很难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