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0章 返回现代
唐初盛行宗室镇守地方的制度,经过乱世的纷争,李唐皇室确立了一个原则:外人不可信,唯有自家人最为可靠。
因此,皇室成员成年后,大多被派遣至地方担任各州刺史,掌握军政实权。
李世民的儿子们也不例外。
按照常理,李泰自然也应当出镇地方。
他头上本就有一个雍州牧的职衔,然而李世民却出于私心,一直压着不让他离京。
长孙无忌经过短暂的思考后,最终还是选择了支持李承乾。
毕竟,李承乾名正言顺,作为太子,长孙无忌以舅舅的身份,未来在新朝中也能稳居一席之地。
新君即位,首要之事便是稳定朝局,李承乾作为太子,维稳自然是他的首要任务。
而李泰则不同。
倘若他真的上位,他文学馆中的众多门客,个个都需要安排职位,朝堂岂不是要大洗牌?
在如此短的时间内,长孙无忌根本无暇考虑李治,只能在李承乾与李泰之间做出选择。
因此,他才会向李世民如此进谏。
听到长孙无忌的话,理智告诉李世民,这确实是最好的选择,但情感上,他仍难以接受。
“青雀他……”提到儿子,即便是睥睨天下的唐太宗也不禁犹豫了起来,“青雀年纪尚幼,侍亲至孝,朕实不忍心让他远离。”
由于李放之前的话,让李世民对李承乾与李泰之间的兄弟相争结果保持乐观态度。
原本动心起念,想要制止兄弟二人争斗的心思,如今也动摇了起来。
再加上李泰本就深受李世民偏宠,更加不忍他离去。
要知道,皇子一旦出镇地方,除了过年能回京一趟,父子二人便再难相见。
这让已近晚年的李世民如何忍心?
李世民还曾经公开说过:“泰每日入宫侍奉,朕爱之甚于诸子。”
可见他对李泰的偏爱实在难以动摇。
长孙无忌低垂着眼眸,扫视着殿内的地板,心中已下定了决心。
他上前一步,声音陡然压低:“大家可还记得隋文帝旧事?前隋炀帝当年也是这般聪慧仁孝。”
忽然瞥见李世民抬眼看了过来,长孙无忌索性直接跪倒在地:“魏王若是寻常皇子,臣自当恭贺天家父子情深。可他如今在崇仁坊的宅邸比东宫还大,大家又恩准他开设文学馆,门下尽是当世鸿儒,这长安城里都言……”
“辅机!”李世民霍然起身,带动衣服配饰磕在了桌案上,发出清脆的声响。
听到长孙无忌将自己比作隋文帝,将李泰比作杨广,李世民顿时无名火起,眼看就要发怒。
然而,他猛然瞥见长孙无忌帽沿下露出的斑白鬓角,才想起这是已经逝去的观音婢的兄长,李泰更是他的亲外甥。
“你且起身吧。”李世民长叹一声,起身在殿内漫无目的地走动,“朕何尝不知……”
“大家!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啊!”长孙无忌起身上前苦劝,“古往今来,未有皇嗣倾轧,而国内不生祸乱的道理,臣请大家慎之!”
作为自李唐起兵之初便跟随李世民的老臣,长孙无忌的谏言不免激烈了些。
不过,以他与李世民的关系来看,这也算不得什么。
李世民并未因此真个发怒,心中却在暗自思忖。
长孙无忌是李泰的亲舅舅,不管继位的是李承乾还是李泰,对他应当都没有坏处。
因此他的谏言应该是站在有利国家的位置上说的。
除非……
李世民顿住了脚步:“辅机,今日午间,那大宋的吕相可有透露什么消息?”
幽幽的声音传来,长孙无忌额头不禁冒出了冷汗。
但他依旧面不改色,如常回道:“其人并未透露历史的只言片语,恐怕还是那位李先生事先叮嘱过。不过……”
“说!”李世民的声音有些偏冷。
长孙无忌不敢怠慢,拱手回道:“那位吕公叮嘱臣要谨守本分,此亦是存身之本。”
他不敢隐瞒曲解,穿越之事玄奇,他不确定李世民会不会去找吕夷简求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