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古烁今梅菜不蒸

第315章 入宫(第2页)

 说着,她强颜欢笑道:“再说了,那可是中宫之位,你真当那是火坑啊?我可跟你说,要是在现代待的不顺心了,我转头就进宫了,母仪天下可比在你那当个收银员强多了吧?”

 看着她那副模样,李放心中隐隐闪过一丝心疼。

 自己不该挑起这个话题的。

 “那什么,这圣旨我该怎么处置啊?”李放笨拙的转移话题。

 顺手拉开了圣旨。

 徐妙锦淡淡一笑,顺着他的话说道:“若按照常理,当供奉在家中,日后......”

 她还没说完,李放就直接打断了她。

 “这,这是圣旨?”

 李放瞪大了眼睛看着圣旨的内容,又抬头看了看走到前面的黄俨,心里直打鼓。

 “这不会是矫诏吧?是不是朱棣说漏嘴了,有人想把我诓了去,搞事啊?”

 虽然心里知道不可能,但李放还是忍不住这么想。

 他这么想的原因也很简单,那就是这份圣旨的内容,实在是过于“惊悚”了。

 和黄俨刚才念的不一样,圣旨上实际的内容是:“说与李放知道,上次见面之事咱还记着呢,就是不知道你忘了没?来了之后就赶紧进宫来,咱等着你。”

 “另说给徐家,三妹祈福几个月了,一直不着家,不像是国公府的样子。赶快派个人备好马车,接妹子回家去吧,别在那尼姑庵住着了。”

 这通篇大白话,十分好懂,完全不像电视剧里演的那样,通篇都是文绉绉的,云山雾罩的词句。

 欸,倒是有一点和电视上一样。

 那就是抬头处还有那常见的八个字: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这就是圣旨?

 李放将圣旨朝向徐妙锦,抖搂了两下,有些不解的看着她。

 徐妙锦瞥了一眼,低沉的心情也缓解了不少。

 嘴角一弯,她开言解释道:“本朝圣旨就是这样的,别说本朝了,就是洪武年间,先帝的圣旨也皆是如此。”

 朱元璋可能是早年出身的问题,后来当了皇帝也写不得文绉绉的圣旨。

 他的圣旨都是大白话。

 有个记载是这么说的,曾有一处群岛遭倭寇来犯,地方官吏询问咋办。

 朱元璋大笔一挥批复说:“告诉百姓每(们),准备好刀子,这帮家伙来了,杀了再说。钦此。”

 他的圣旨多是这个类型的。

 而朱棣可能是受老爹的影响,又或者是多年军旅生涯养成的习惯,他的圣旨也十分简洁干练。

 就拿黄俨来说,就在永乐六年的正月,朝鲜世子李褆到北京朝贺正诞。

 结束后,黄俨奉命护送他回国,同时黄俨身上也带着朱棣的旨意。

 “恁去朝鲜国和国王说,有生得好的女子,选拣几名将来。”

 让藩属国进献女子,朱棣都这么说,国内自然更是毫无忌讳。

 因此,给李放的旨意,自然也是全篇大白话。

 至于黄俨那么读,也是帮皇帝润色一下,毕竟真郑重其事念出来,有些不太体面。

 被徐妙锦那么一科普,再看看自己手里的圣旨原文,李放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

 但不可避免的,他内心对朱棣的恶感稍稍褪去了些。

 能这样说话的朱棣,想来应该不会难相处吧?

 前面几次见朱棣,不是打架就是吵架,还没坐下来细细聊过。

 对于这位历史上唯一成功上位的藩王,李放还是很感兴趣的。

 翻看着圣旨,没几步路,二人便已经来到了白云庵门前,黄俨就在门外等着呢,徐钦臭着一张脸站在另一边。

 “你先去吧,记得万事小心。”徐妙锦帮李放最后整理了下衣服,示意他先出去。

 李放看过去:“那你呢?”

 “我自然是回家了。”徐妙锦笑道,“许多天没回去了,我还真想念自己那个小院。”

 迎着李放的目光,她也清楚李放在询问什么。

 “你是天子相召,自然要走到我前面。而且住了此地这么久,我还要和诸位师太告个别,且要等一会儿呢。你去吧,别真让他等急了。”

 “嗯。”李放点点头,“要是一会儿谈完了事,我看能不能去你们府上看看。”

 挥了挥手,告别了徐妙锦,李放跨步正式出了庵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