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8章 罪证(第3页)
是啊,朱棣想杀人,杀的还不是朝中大臣,而是归化的蛮夷酋长,他完全没必要罗织罪名的。
刚才那资料上写了什么?
李放不看还好,一看之下,怒气上头。
上面写满了猛哥帖木儿的罪状,而且不只是他一人,包括他的弟弟凡察、儿子阿谷皆名列其上。
虽然他们这个部落名义上臣服了明朝皇帝,但俗话说得好,天高皇帝远。
大明的中央在南京,对于东北之地的女真酋长能有什么实时控制力?
那完全不可能嘛。
面对朝廷下发的作战命令,他们自然会遵从,也会配合,但在此之外嘛......
边地,还是蛮夷,指望他们有什么良好的作风那是不可能了。
上面写了,整个建州女真部落,平时放牧打猎,闲暇之时便截杀过路商旅。
这其中他们可不分明人还是朝鲜人,只要路过商旅被他们盯上了,那就是一场惨剧。
男子被杀,女子被淫,无一幸免。
其中血债累累,不可计数。
当然,这是从李放这里说,要是朱棣来看,这血债就是洒洒水了。
而这样类似山贼的举动,不只是猛哥帖木儿本人下场,连他那十几岁的儿子也深度参与。
虽然在大明的影响下,猛哥帖木儿给儿子请了教师,教授中原文字,但这也并不妨碍他以自己的方式教育儿子。
大明边地,就是这么一片无法无天的地方。
看着上面翔实的记载,李放忽的意识到了什么:“这些,你早就知道对不对?而且,这绝不只是猛哥帖木儿一家如此,而是整个边地女真都是这样,对不对?”
“还算有些急智。”朱棣随口夸了句。
顺手将手中的弓箭抛出去,朱棣打发走了旁边侍奉的将士。
再让他们在旁边待着,朱棣怕一会儿就有人忍不住对李放动手了。
面对皇帝,一句一个你的,实在是殊为无礼。
朱棣将李放带回去坐下:“咱在北平镇守十余年,你既然熟知历史,那就该想到,咱怎么会对北地现状一无所知?只要咱想,拿下任何一个女真酋长都能找到理由,只是看咱想不想动手而已!”
“那你为何放纵他们?”李放忍不住质问,“难道那些往来两地的商贾就不是大明的臣民吗?”
朱棣用奇怪的目光看着李放,半晌方才摇头:“看来,你的朝廷确实把你保护的很好啊。”
李放一怔,他这是什么意思?
坐正了身子,朱棣脸上挂着冷笑:“你以为那些被女真劫掠的商贾又是什么好人吗?”
“西北苦寒之地,做什么生意非要到那里去?无非是私贩军器、粮秣罢了。去时装满货物,回来时再拉上一车皮货、山珍、药材,仅只一个往返,便获利数十倍!若非此等巨利,又岂能值得那些人火中取栗?”
“既已成行,那便生死由命,多有人被女真劫掠,但亦是有人准备齐全反杀来敌。此乃自然之理,北地自有其秩序在,何用上国干预?”
听了朱棣的解释,李放愕然。
边境走私啊,朱棣这个皇帝知道的一清二楚,却不去管,实在是有些......
等等!
李放忽的抬头:“陛下知道的如此详细,难不成此前靖难时......”
话说到一半,但意思已经很明显了。
“那是自然!”朱棣毫不讳言,“咱自北平一隅起兵,虽连战连捷,可又岂扛得住天下轮番来攻?若非此路能资军用,咱说不定早就败亡了!”
原来如此,李放实在是没想到,闹了半天朱棣自己也干过走私啊,怪不得他说起来头头是道的。
朱棣继续说道:“眼下咱还腾不开手,待他日重返北平,定要扫清此等业障,以资军用!”
李放眼神奇怪的看着他,暗自腹诽:“你这是自己上岸了,就不管后面兄弟们的死活呗。”
不过这也是常理,站的位置不同,选择自然也就不一样了。
再低头看了看自己手中的罪证,李放心情好上了不少。
不管怎样,反正在李放看来,猛哥帖木儿算是死有余辜,他心里起码过得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