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古烁今梅菜不蒸

第367章 与朱棣的针锋相对(第3页)

 云南不比北平,到了云南,哪怕朱高煦神功附体,他也很难和中央对抗。

 一个马上皇帝已经够难伺候了,朱棣这又来一个,文人们已经很难忍受大明下一个皇帝还是马上武夫了。

 这里不少人可都是从洪武年间走过来的,对当时的官场环境可是深有体会。

 所以刚刚朱棣说话时,杨士奇才冒险出言,就是担心李放这个来历不明的人影响皇帝的决策。

 他们虽然没上书弹劾朱高煦,但也在暗地里使劲。

 李放来历不明,又被皇帝如此对待,他们不得不担心,李放会对皇帝施加某种影响,或许就会改变事情的走向。

 只是没想到,原来李放也是站在他们这边的。

 对于李放此举,这些人不免心生敬佩。

 靖难的余波还未散去,朱棣手上的血还没干呢,敢这么跟皇帝说话,实在是够勇。

 “是我看错了,此真乃忠正耿直之人,若陛下降罪,我当设法转圜一二。”杨士奇心中暗想。

 不只是他,其余阁臣,诸如金幼孜、杨荣、胡广等人也都有同样的打算。

 只不过朱棣的反应却让他们大跌眼镜。

 朱棣先是定定的看了李放好一会儿,这些人呼吸都不由得放缓了不少。

 谁知,下一刻,朱棣却忽然无奈的笑了出来:“咱的这些个儿子啊,个个都不是省油的灯!”

 将手中的奏章丢去一旁,朱棣一脸的惆怅。

 徐妙锦带回来的明史,朱棣那真是废寝忘食的读完了,结果自然让他大吃一惊。

 谁能想到,一向以勤政著称的老朱家,子孙后代却出了那么多不爱上朝的玩意。

 天天躲在深宫里摆弄权术,于国于家再无半点益处。

 朱棣其实都有些费解,大明是怎么坚持二百多年的。

 就大明后期武备松弛那样子,换做是他,早就揭竿而起,改天换地了。

 出于某种历史责任感,朱棣觉得自己有必要改变一下自己的执政方针了。

 可思来想去,看李放那胸有成竹的模样,朱棣对他口中的现代技术很感兴趣。

 毕竟手机这种东西,打死朱棣也想不到,这竟然是人力造出来的。

 可感兴趣归感兴趣,朱棣肯定不会把自己的真实想法说给李放的。

 他到什么时候都要占据主动权。

 所以,才有了刚才那番诘问。

 李放对朱棣的态度一直都很无所谓的,这让朱棣如何安心?

 他手中可能握着改变天下的力量,而这份力量朱棣却丝毫没有控制力,但凡是个皇帝,都不免心中生疑。

 朱棣想试试看,能不能驯服李放。

 只是结果,令他失望了。

 李放强硬的态度,让朱棣不敢再试探,只能退后一步,缓和了下气氛。

 只是面对朱棣的退让,李放不知是没有听出来,还是故意的。

 他更近一步继续询问:“那陛下如何决断呢?依旧坚持让汉王留在京城?难道陛下不怕大唐隐太......”

 还没说完,徐妙锦就不断的扯李放,提醒他别说了。

 那些阁臣也都个个面露紧张之色。

 杨士奇更是直接呵斥:“陛下面前,怎可如此无礼?你这狂徒,还不速速请罪!”

 李放这激进的态度,显然吓到了这些文人,出于保护的目的,杨士奇出言呵斥李放,希望朱棣不要翻脸。

 只是,李放却相当无所谓。

 本来他就对前几天朱高煦那嚣张跋扈的性格十分不满,再加上朱棣主动拖自己下水,李放怎么可能给他台阶?

 今天还要带朱棣去现代,现在就对朱棣让步,回头到了现代朱棣再闹出什么幺蛾子来,可没法收场。

 到时候大庭广众的,李放就算能把人赶走,也不好真的当众表演大变活人吧?

 李放必须让朱棣知道,自己不是他的臣子,不会任他予取予求!

 看在徐妙锦的面上,李放没有更进一步。

 毫不畏惧的迎上朱棣的眼神,李放不卑不亢的拱手:“在下失礼了,还请陛下勿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