婉宁:我向霜刃借微明150(第2页)


 编故事的原因,就是要顺理成章的让人联想到赵鎜的身世,毕竟世人的思维发散能力,总是能够激发出无限可能。


 由此并行的一个路径,就是“太子嫁祸灭子”。


 赵邺在太子的位置上面,待的时间都是将近二十年了。


 从他五六岁的时候,就被启文帝一道圣旨封为了储君,这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日子,在最开始的时候,确确实实是给人早起的赵邺带来了无限风光。


 后期的变化,主要是来自赵邺不断成长,引起了启文帝内心中挤压的恐慌,开启了无限多年被压制状态。


 泼脏水不需要什么理由,泼就完事了。


 至少在大多数人看来,比起将来的皇位,一个私生子算得上是什么。


 一般人家,私通都是一件丑事,更遑论是讲求风光伟正的皇室了。


 只要想出来一个合理的逻辑,就算是从最开始无凭无据的流言,也是会有一众人深信不疑。


 伴随着流言传播的同时,贾诩提出借用玄学相关的方式,一切和神相关,与上天旨意相关的证明,远比流言来得更加有力。


 燕都内外,无论是道观还是佛寺的数量都很多,真信仰和真心痒是同时存在,挑起这些心痒的,还是简单的很。


 水里面捞出来个石头,天上掉下了些昆虫动物尸体,或者是别的意象,都可以作为一个引子,就看使用者是怎么想的。


 谣言如野火,烧尽荔枝,天象为天罚,帝王不得不忌。


 接下来就是用礼法压制,往小了说,赵邺的行为就是秽乱后宫,往大了说,那是违反礼法不忠不孝不义不悌。


 违逆帝王,偷偷和嫔妃私通,这是对帝王的不忠。


 当帝王是赵邺亲爹,让弟弟变儿子,这是不孝。


 为了私生子而惩罚明媒正娶的高侧妃,以及明面上的庶长子,这是不义。


 季美人作为礼法上的庶母,赵邺与其私通,还生出来了一个“弟弟”,这是不悌。


 无论是从哪一个角度,都能把赵邺给狠狠地捶一通。


 等到事情发酵,能够处置的主体可不就只是启文帝,人云亦云在有些时候,就是能够将一件事进行倒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