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9章 送别仪式(第3页)

 

回溯周艳茹同志的一生,是为党和人民事业鞠躬尽瘁的一生。自参加工作以来,她从基层工作做起,一步一个脚印,在基层沃土中淬炼初心。在担任平县县委副书记期间,她走遍全县 127 个行政村,笔记本上记满了群众的 "急难愁盼":张家的茶园销路、李家的危房改造、王家孩子的上学路…… 那些被晨露打湿的裤脚、被荆棘划破的手掌、被烈日晒黑的脸颊,都是她 "把群众当亲人" 的生动注脚。

 

调任省发改委副主任后,周艳茹同志牵头推进的 "山区脱贫路" 工程,让 13 个贫困县通了产业路,带动 8 万群众脱贫。有同事记得,为了协调跨市路段的征地问题,她连续半个月蹲在工地,白天顶着 40 度高温调解矛盾,晚上在板房里修改方案,直到把厚厚的调研报告熬出了血丝。她说:"路通了,人心才能通;人心通了,发展才有劲。"

 

担任副省长期间,她分管的教育、医疗领域硕果累累。推动新建的 23 所普惠性幼儿园,让山区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上好园;牵头制定的 "基层医生定向培养计划",为乡镇卫生院留住了 1200 名骨干人才。就在殉职前三天,她还在省人民医院调研,笔记本上最后一行字写着:"要让农村老人敢看病、看得起病"—— 字迹力透纸背,却成了永远未能完成的遗愿。

 

周艳茹同志的一生,是与困难较劲的一生。面对产业转型的硬骨头,她带领团队啃下了国企改制的 "硬骨头",让濒临破产的老厂焕发新生;面对疫情防控的大考,她连续 45 天守在防控指挥部,每天睡眠不足 4 小时,直到最后一个中风险区解封,才在办公室的沙发上沉沉睡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