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5章 张承胤战败的影响,以及辽东巡抚李维翰隐瞒战报(第2页)

 

“在大明朝廷之中,对边将败绩问责极严,尤其万历年间言官的弹劾与朝廷中激烈的党争之下。”

 

“李维翰知道自己作为辽东巡抚,必然要对抚顺失陷,总兵战死等,是要负最直接领导之责的。”

 

“若如实上报,他李维翰可能,就会立即被革职查办,甚至面临死刑。”

 

“于是,李维翰在抱有侥幸心理的作用下,选择了对抚顺边关外一战的战报,进行了隐瞒败报。”

 

“同时,也在“将功补过”的投机心理作用下。”

 

“李维翰希望,自己能通过在短时间内的军事行动,如收复失地等,来弥补过失之后,再一并向大明朝廷进行奏报,以减轻自己的罪责。”

 

“除此之外,李维翰还要时间,来掩盖自己,因抚顺两战皆败,而引发的诸多危机。”

 

“如,拖欠军饷,粮草不足,驿店腐败,大明火器保养不足等等问题,都是要找到一个合理的理由进行掩盖的。”

 

“若是这些事情,全都在这个时候,一一败露了,那么他李维翰可能必死无疑。”

 

“所以,李维翰要利用,这些时间,给自己留后路与退路。”

 

“若是,最终这一切,还是无法隐瞒,那李维翰也想好了,合适的理由。”

 
“那就是,自己隐匿战报不报,不公开的原因,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为了稳住辽东地区的民心与军心。”

 

“因为辽东地区,多年以来动荡,本就让辽东的百姓与军民,长期处在一个人心惶惶的动荡中。”

 

“若提早,公开明军的惨败消息。”

 

“尤其是在,努尔哈赤没有屠城,反而将抚顺城百姓,全部掳起的情况之下,很可能会辽东各地的民变与士兵哗变。”

 

“到时,若是出现大量的百姓逃亡与士兵哗变,会进一步瓦解辽东的防线。”

 

“所以,这是李维翰试图通过隐瞒败报不公开,维持辽东势力稳定,而想好的借口。”

 

“而李维翰所做的一切,都是能让自己有更多的时间,处理所有对自己不利的事件与责任。”

 

......

 

“然而,让李维翰没有预想到的是。”

 

“之前认定已经战死的游击将军刘遇节,参将蒲世芳,却在抚顺城一战结束后的数日,在重重艰难险苦之下,成功逃回到了辽东的叆阳,清河等城堡。”

 

“于是,有关辽东总兵张承胤,已经在抚顺关外战死的风声,就在辽东民间传了起来。”

 

“但也很快就被李维翰给压制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