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5章 萨尔浒战役:东路军连破十余寨,杀敌三千?

【在辽东经略杨镐制定的战略计划当中,大明的四路大军,应该会在3月3日或3月4,都能会师于建州的赫图阿拉的城下。】

【从凉马佃堡,在地图上与赫图阿拉,的直线距离距离超过300里以上(150公里)。】

【而实际上的行军距离,需要沿河谷,山道穿行,甚至还有避开陡峭山岭和密林,路线曲折等因素的存在。】

【在战役爆发之前,刘綎便制定了,从凉马佃堡至牛毛寨,再到富查地区的深河与朝鲜两军会师之后,再进军阿布达里冈。】

【之后,便是兵临赫图阿拉,成功与其他三路大军会师,完成辽东经略杨镐制定的战略计划。】

......

【万历四十七年(1619)的2月28日,刘綎率领,以川兵,浙兵等南兵为主的主力。】

【再加上少量的辽东兵马,以及少量女真降卒,共计1万5千人马,正式从凉马佃堡出兵,目标只取由少量后金兵驻守的牛毛寨。】

【然而,北方的地理环境条件,在冬季与大雪双叠加的情况下,所造成的影响,是南兵短时间内难以克服的挑战。】

【而努尔哈赤是非常清楚与知道这一点的,因此努尔哈赤针对东路军的第一阶段的战略策略,便是诱敌深入。】

【从凉马佃堡,沿着宽甸地区的北部山区北进,需要穿越叆河上游谷地,才能到达牛毛寨。】

【此段路程约有100多里(50公里),并且是为崎岖的山路,还需翻越气候更加严寒的分水山岭(海拔500米以上)。】

【在寒风,大雪,崎岖山路等因素下,大明南路军的每日的行军距离,只有30至40里(15至20公里)。】

【在这一段路程之前,还出现了不少的非战斗减员与逃兵。】

【在《清太祖实录》卷五提到“二月二十九日,侦骑报明东路军出凉马佃。”并行诱敌之策。】

......

【万历四十七年(1619)的3月1日,在大明的西路军被后金兵伏击于萨尔浒,杜松被围困于苏子河谷。】

【在北路军与马林,刚刚到达尚间崖,南路军李如柏,刚刚看到鸦鹘关的山岭时。】

【为了赶路的刘綎与东路军,率先对由后金军兵驻守的牛毛寨与马家寨,并发起了攻寨大战。】

【在《满文老档》,《清太祖实录》的记载中,牛毛寨作为后金东线防御的前哨据点,常驻守的带甲将士在5百至8百人之间。】

【后金在牛毛寨,修建了三道石墙与三道壕沟,并且在山顶建立堡垒,可屯兵千人。】

【而努尔哈赤,更是在牛毛寨,马家寨。深河及阿布达里岗的防线上,布置了超过3千的带甲精锐进行驻守。】

【虽说,刘綎率领的东路军,并非是大明四路大军的主力,但刘綎的声望与威望,以及带兵能力,不是李如柏可比的。】

【因此,努尔哈赤在针对李如柏的南路军,仅在鸦鹘关上布置了5百的带甲精锐。】

【而在由刘綎率领的东路军的防线上,安排了超过三千人的精锐,进行驻守,以防万一。】

大明神宗界。

民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