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9章 川浙两军最初的分歧与最终的决定(第2页)


 【其部分河段,因水流缓慢,会出现浅滩,沙洲,以及结冰的情况下,步兵与骑兵,均可以涉水渡河。】


 【三月十二日,沈阳城被攻陷之后,但沈阳城中的混乱,并没有完全平息,城中依然有明军残兵,以及在明汉民,在顽强抵抗着。】


 【因为,努尔哈赤在攻破洛阳城后,便下令,让后金军队所到之处,可行烧杀抢掠之事。】


 【并且有从多大明反抗的百姓,因守护自身财产,遭到屠杀与纵火。】


 【因此,在《明季北略》中记载道:“沈阳城破后遭屠城,7万军民殉国。”】


 【以及,“沈阳既陷,大清以此城为王都号曰沈京,遍城火起,哭声震地。”】


 【书中附记辽东生员杨某回忆道:“初辽东之破也,恐民贫思乱,先拘贫民杀尽,又二年恐民富聚众致乱,复尽杀之。惟四等人不杀。惟欲杀秀士。”】


 ......


 【当川兵与浙兵的救援部队,到达浑河南岸时,虽是夜里,但哨军探马,依然能看到沈阳中城的火光与滚滚浓烟。】


 【沈阳城已破~!】


 【由于,此时沈阳与辽阳之间的情报驿店,在这一日里,遭到后金骑兵的游击破坏与烧毁。】


 【因此,在西路线上的一万多的川浙两军,并不知道,东路线上的李秉诚与朱万良,已经被皇太极击败,退守虎皮驿。】


 【加上,大明王朝长期以来,都一直存在南兵与北军之间的矛盾。】


 【身为北军的李秉诚与朱万良,在情报驿店被后金骑兵的破坏与烧之后,也没有强烈的想法与意愿,去告知西路的川浙南兵,他们北军已被皇太极击退的丢脸情报。】


 【因此,此时担任川浙两军总兵官,已经上七旬老将的陈策,与副总兵童仲揆,以及川军副总兵秦邦屏,浙军副将戚金等人,在浑河南岸处,召开了紧急的临时会议。】


 【会议的核心内容为,只有两项:是按照原计划,继续渡过浑河救援洛阳,还是原路返回,退守辽阳。】


 【由于,此时的川浙两军,都没有收到辽东经略袁应泰的命令,以及东路北军的情报,无法对此时的战场情况,做出最为准确的判断,便产生了分歧。】


 【因为沈阳城是大城,川浙两军的将领,此时都无法得知沈阳城是如何被后金攻破的。】


 【也更不知道,沈阳城是在蒙古人的临阵叛变之下,才让后金军轻易破城的。】


 【在没有考虑到沈阳城,是因为蒙古人的临阵叛变,里应外合破城的情况下。】


 【川浙两军的将领都认为,后金军强攻破城,那么其兵力的损失是少不了的,加再上,此时沈阳城中燃起的火光,以及浓烟的情况下。】


 【川浙两军大多数将领认为,此时沈阳城中,必然在展开激烈的港战。】


 【毕竟,像沈阳城这样的大城,以及军事重镇,都是有外城与内城的。】


 【即便是沈阳的外城被攻破了,那些有了防备之后的内城,只要大明军民,进行拼死坚守,也依旧能坚守很长的一段时间。】


 ......


 【最终,在完全没有战场上准备的情报的情况之下,以川军副总兵秦邦屏,川军游击周敦吉为代表的将领,力主主动出击,继续执行救援沈阳城任务与命令。】


 【其中军游击周敦吉,更是出言道:“我辈不能救沈,在此三年何为”的豪气。】


 【原本,川浙两军的老将陈策与副总兵童仲揆,是不同意继续执行原计划的,并且两人一开始都是倾向于撤退的。】


 【在《明熹宗实录》记载的中,副总兵童仲揆在经过一番沉思考量之后认为,沈阳城这样的大城与军事重镇,若是轻易的就丢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