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7章 蒙古人的再次临阵倒戈,辽阳城被攻破(第2页)
【因此,在许多后世人看来,后金《满文老档》的记载,虽然虚报夸大之嫌,从这场战斗的战场面积与纵深,都远远超过了5里,并且是被多处后金军的伏兵攻击。】
【明军不仅大败,又被后金伏兵冲散,并追杀至六十里的鞍山驿,就能说明《明熹宗实录》中的记载也不真实。】
【在《明熹宗实录》的记载为何不真实。】
【后世人认为,这与东林党与大明文官集团,有着密切的联系。】
......
【袁应泰的率领5万明军出城欲决战,最终却落得一个大败而归。】
【这不仅使辽阳守军损失惨重,更是大减辽阳守军士气,大涨后金士气与努尔哈赤的威名。】
【同时,也让辽阳城中,那被左右摇摆,未能下定决心的暗流,也在这一战后,纷纷选择了努尔哈赤与后金一方。】
【虽说他们是大明汉人,其中不少人,不仅是富商,更是大明的官员与世家贵族,但他们的个人与家族利益,才是他们最为看重的。】
【并且,他们也都认为,辽阳城是守不住了。】
【正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良禽择木而栖,他们也在遵从汉人先辈,给他们留下的名言与生存之道。】
【既然辽阳城守不住了,那么也就到他们谋想后路的时候了。】
......
【而此时的沈阳城中,由于袁应泰的惨败,城内军民,已是人心惶惶,士气低迷。】
【再加上粮食短缺,米价一日比一日高,城内的盗窃与抢夺粮食事件频频爆发。】
【由于沈阳城的失陷与蒙古人叛变有关,以及李秉诚,安排人员“每日巡查蒙古人动向”,还有辽阳城中众将的反对。】
【袁应泰在出城,想要谋求,通过一次决战的方式,击败努尔哈赤时,袁应泰并没有运用“蒙古人的夷丁营”】
【同时也没有让“蒙古夷丁”参与第一天的守城。】
【在辽阳城中士气低迷,以及在城中混乱与动荡不堪之中,也中众多事件是蒙古流民在城中抢夺与偷盗粮食有关而引起的。】
【在种种因素之下,当袁应泰大败回城时,就在当天晚上,就有不少是真实归降于大明,并且感恩于袁应泰的蒙古人,便找到袁应泰。】
【他们并表示,他们愿意在次日出城迎战努尔哈赤与后金军,以报袁应泰之恩德。】
【急于重振城中士气与军心的袁应泰,见蒙古降人如此这般,深感欣慰。】
【便同意了蒙古人的请求,然而,蒙古人之中的奸细,真的被清除干净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