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尾篇(三)

 平叛彻底结束,乌萨斯这次略显可笑的内乱终于是落下了帷幕。

 如罗索科所言,塔露拉年纪轻轻就到了封地公爵的位置,又是斯城的市长,就算她这次战役摘得了孔迪亚的首级,看似取得头功,却也不可能因此再得到什么权力上的封赏,最终的奖励也只是一枚高等级的战功勋章而已。

 至于原因,只能说第三集团军那名少将的话酸归酸,却也是有几分道理的——此番战事,塔露拉终归只是以‘士兵’的层次做了些贡献,并不如其他集团军一样,对平叛的形势本身有帮助,所以也确实没什么可以多加奖赏的空间可言。

 只是奖赏层面上,塔露拉虽然没有得到什么好的奖励,但图伦要塞里那个战地记者拍摄的那张照片在投递出去后,瞬间成为了乌萨斯东境多家报社的头版头条。一时间,整个乌萨斯的东境,甚至连切城之中,都随处可见塔露拉的‘身影’。

 塔露拉自己都没有料到,只是区区一张张片,就为自己收获到了极为恐怖的民间声望,甚至连最近斯城内的政令下达速度和执行速度都高了很多,民众对科技园区相关事业的参与热情度也是高涨,也算是另一种意义上的‘赢麻了’。

 《染血的公爵》、《勇者与叛徒》还有《金色的威严》什么的,各个报社给照片起得名字可谓是五花八门。

 “看了一圈下来,我还是觉得这个《落日余晖还是朝阳初生》的标题最为优秀。且照片配套的文章当中,除了对这场平叛战役的叙述之外,也引出了一些关于乌萨斯社会国情的提问和思考,深度与巧思并存,内容思路什么的也很正,舆论导向也很好,可谓是大家之作。”

 切城的一家酒店当中,魏延吾将手中的报纸放在了桌面上,点了点上面的文章,开始点评了起来。

 从照片上来看,塔露拉背后的晚霞似乎是照片的直接指向。但同时塔露拉一个年轻人和背叛乌萨斯帝国的司令官孔迪亚也可以用这个标题来指代。

 甚至再深入一层去想,乌萨斯如今的境况,到底是会顺其自然,带着军事帝国的余晖逐渐走向衰弱,还是说存了脱胎换骨的决意,努力创造一个更好的新未来,也可以分别指代标题的两个视角。

 魏延吾当下看的这篇长篇报道,不止是对此次叛乱战况的汇报。同时也对乌萨斯的政局做出了一定的分析,算是揭示了孔迪亚的部分叛乱原因。

 当然,这叛乱原因肯定不包括乌萨斯的逼凌什么的,而是基于孔迪亚主战派的政治立场,诠释了他悖逆乌萨斯大局,屡屡做出越界之事的动机所在。

 在本文中,执笔还将孔迪亚的反叛,结合他主战派的立场,隐晦地与斯城近期的一系列恐怖袭击案件联系起来,也算是将孔迪亚不得不叛的真正原因给展示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