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光藻微生物燃料(第2页)

 他立刻让人着手修建一个占地1000公顷的超级厂房。

 这个决定可不是一拍脑袋就做出来的,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之所以需要这么大面积,主要是因为光藻需要通过大面积养殖才能满足需求。

 养的越多,其生产的燃料也就越多。

 这样一来不仅能满足航空局的需求,还能为军方提供强大的能源支持,比如导弹等武器系统。

 甚至在未来,这种光藻燃料还有可能成为石油等化石燃料的替代品,彻底改变人类的能源结构。

 林轩的轩海集团,正宛如一头觉醒的巨龙,以一个令人瞠目结舌、近乎恐怖的速度,迅猛扩张。

 对于林轩而言,资金问题从来都不是他前进道路上的绊脚石。

 这得益于他手中掌握的一系列微生物产品,它们就像是源源不断的金矿,不断地为轩海集团注入新鲜血液和强大动力。

 而在这些微生物产品中,军用防护黏菌的投产无疑是一个里程碑式的事件。

 随着军用防护黏菌的大规模应用,林轩的利润直接飙升到了千亿规模。

 当然,说到这千亿规模的利润,军方无疑贡献最多。

 张可勤紧紧握着林轩递给他的那个看似普通却承载着无限可能的玻璃瓶。

 仿佛那是他此生最重要的使命。

 他迅速登上了返回航天局的专机。

 一路上,他的眼神从未离开过那个宝贵的玻璃瓶,双手更是将它牢牢地抱在怀里,就像是守护着一件稀世珍宝。

 即便是飞机在云层中穿梭,遇到气流颠簸,他也毫不放松,生怕有任何闪失。

 终于,飞机平稳降落在了航天局的停机坪上,张可勤第一时间冲下了飞机,直奔首席科学家杜明杰的办公室。

 他推开门,几乎是喘着粗气,将玻璃瓶小心翼翼地放在了杜明杰的办公桌上,那紧张而又期待的眼神仿佛在诉说着这一路的不易。

 “杜博士,这是新型燃料样本,务必尽快进行实验。”

 张可勤的声音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激动。

 杜明杰接过玻璃瓶,仔细端详着里面的燃料样本,一脸怀疑的样子。

 接下来的三天,航天局的实验室里灯火通明,实验员们忙碌而有序地进行着各项实验。

 终于,在第三天傍晚时分,一份完整的实验报告出炉了。

 这份报告详细记录了新型燃料的燃烧效率、稳定性、环保性等多方面的数据,结果令人振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