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6章 复仇·民情监管·攻城(第2页)

 

[乙朝-丙地-某:啊?是这样吗?]

 

[丙朝-丙地-某:这吴王阖闾的儿子教育上确实是有点问题啊,被勾践坑了,又直接疏远伍子胥,疏远也就算了,最后竟然还让人直接自尽……这讲真,也不是什么好的状态]

 

[某朝-乙地-乙某:不过不管怎么说,最少伍子胥一开始的想法——报仇,他还是成功做到了,没有这方面的遗憾]

 

[乙朝-甲地-甲:但还是很可惜啊]

 

[丙朝-丙地-甲某:不过讲真的,端午节的起源真的不是屈原而是伍子胥吗?到底哪个说法是正确的?]

 

-

 

皇帝们也都关注着“历代”中的讨论情况。

 

自从这东西出现之后,关注其中的讨论内容就已经成了皇帝们工作的必要内容之一,毕竟民情舆论这种东西还是至关重要的。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在之前这个道理就无比正确,在“谈天”这种神奇工具出现之后,这个道理只有变得更加正确的,而没有因此而变得不那么正确。

 

没错,在“谈天”出现后,对民间民情和舆论的关注和管理工作变得日益重要起来。

 

原本的百姓们困于信息传递的不便,所以即便有什么问题,大部分情况下也就是局限于自己生活的小地方,很多时候根本传不出去,除非真的是什么惨绝人寰的大事儿,或者有一些有能力的人暗中推波助澜……

 

只要信息传播的范围不大,那么就算最后真的有什么不妥,闹出来的动静也不会太大,比较容易处理。

 

但有了这玩意儿,地理的隔绝限制一下子失去了任何作用,虽然还是有一些重要消息不好通过这种方式传播,但那些容易引发百姓不满愤怒、让民间情况失控的消息,却是传播得愈发广泛快速了。

 

这样一来,在整个过程中的反应和处理稍有问题,就容易搞出了祸端。

 

所以,皇帝们现在都很关注这上面的讨论内容,消息情况,不只是他们,就连朝堂上的大臣们也是如此——既有皇帝的命令原因在,也有他们自身需求的原因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