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7章 幼主·风雨(第2页)

 这样的幼主,他就必然要哦面临一个问题:在他年纪不够,能力不足,威望也不太行的时候,是谁来执掌这样的一国大权,处理国中大事的?

 通常而言,有这么几种选择:一种,就是太后摄政,由太后代替皇帝,执掌所有大权,临朝称制,治国理政,,等着日后时机合适了再把大权交给皇帝;

 一种,就是明玉珍在死前召见一下、留个诏书,表示自己过世后由哪几个自己的心腹大臣来辅佐自己的儿子,心腹大臣有几个,分别是谁谁谁,各自又负责处理哪一部分事情……等到什么什么时候,就要把大权交还给皇帝;

 上面这两种,基本上就是大部分的选择。·完/本`神,站^ -更_新!最*全?

 还有其他的方案,也基本上是在这两种方案的基础上进行一些调整,比如,,可能有时候有些皇帝在死前会把这两种方案结合起来,也就是,太后垂帘,掌握一部分权力,但是也并非真正的临朝称制,而是需要和几个大臣商议着办事儿,而这几个大臣就是皇帝的心腹,,他们各自再掌管一部分事情……

 但不管是哪一种,太后,作为皇帝的生母——如果是生母的话,她的影响力是永远也不可能彻底杜绝的。

 当然,要刘邦来说,太后的影响力也没有必要非要杜绝。毕竟,这又不是没有好处。

 如果太后的脑子清醒,非常敏锐,在政治方面也很有些手段,那么,这样的一个太后就能够帮助自己的儿子、幼主坐稳皇位,保证这段时间之中的国家的安稳、朝堂上的大局。

 至于说太后可能不愿意放开手里面的权力,可能要等到太后没了皇帝才能亲政……那其实也不能算是个事儿。

 天底下,就没有只有好处而没有坏处的事情,也没有只有利益而不需要承担风险的事情。

 根本就没有这种东西!

 太后摄政,临朝称制,那确实就是有这方面的风险,甚至还有连带着的外戚壮大、外戚专权的风险。

 但这就是在两种风险中衡量——太后摄政带来的风险,和幼主即位、没有太后和外戚看护帮助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