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4章 攻心为上·攻城为下

 一见这个做法,刘邦不由大为赞叹:“妙啊!这一计策……攻心为上,攻心为上,这个形容也是相当准确……”

 这个时候,还没有“攻心为上”这个成语,这个成语的首次出现,要等到西晋时期陈寿撰写的《三国志》面世之后、东晋兼刘宋时期官员裴松之奉宋文帝刘义隆的命令为《三国志》作补注、写成《三国志注》面世之时。/?小??x说§:C%¤m*s¢d| @首?}发&

 换言之,这个成语的出现,有两种说法,一种是认为其出现在陈寿的《三国志》中,一种是认为其出现于裴松之为《三国志》作的补注中,而裴松之的这个补注,可能还引用了东晋时期的《襄阳耆旧记》。

 如今的大汉,不管是距离东晋,还是距离刘宋,都还有非常非常漫长的一段时间,根本没有“攻心为上”这个成语。

 当然,关于这个成语,在这一块儿的全文是“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

 这个内容,放在徐达这边也非常贴切。

 不过,虽然刘邦不知道这些,但是凭借他对人心的把控、对征战的娴熟、对战后治理的了解,他也非常明白徐达这个做法能够带来的巨大好处。^x~k¢a~n?s*h?u¨w¢u/.·c^o`m^

 说句实在话,两方或者多方交战,直接发兵攻打敌方有没有问题?一点问题都没有!

 打仗打仗,那就是要开打的,不开打怎么能够展示出自己这一方的优势?如何展现出自己这一方的决心?

 毕竟,通常情况下,如果能够有其他比较好的解决方式的话,那大部分人的第一选择都一定不会是直接开打,而是采取那些相对较好的方法。

 而如果真的走到了打仗这一步……那就要当断则断,该打就打,要是在这个时候胆怯了不愿意打了说什么大家应该采取其他的方法……那只能换来惨烈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