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6章 变化·根基·民心(第2页)

 他们只会放纵自己,特别是这些普通的士卒——不管是起义军也好,还是朝廷的底层士卒也罢,这些人出身平平,甚至非常低微,没读过书也不识字,更不懂得什么道理或者大局……这些人,一旦松开了缰绳,那么他们就会彻底放飞自己。~d.u_o′x^i~a?o?s+h_u`o·.′c^o~m¨

 最终呢,结果如何,那就根本不用说。

 虽然是起义军,可许多城池中的百姓却根本不会念着一丁点好——当然,这和他们也讨厌朝廷并不冲突,

 起义军起义军,在最开始的时候,起义军凭什么能够和正经的朝廷相抗衡?

 不就是因为起义军获得了民心,得到了百姓们的支持吗?

 可是如果到处肆虐,一点好都落不得,反而变得臭名昭着了……那这样的后果……

 张士诚当时的情况也大致就是这样。

 他们这一群人,到处霸占田产,奴役佃户乃至普通百姓,强抢民女,沉迷享乐,根本不在乎当地的百姓究竟过着什么样的日子,也不在乎自己这么做是不是给百姓带来了巨大的灾祸,同样不考虑自己这样一来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

 总之就是,他们飞快地丧失了不少民心。

 你要说张士诚根本不懂得笼络人心的重要性?那是屁话!

 他张士诚最开始是个什么人,是怎样的起家?那也没比他这个当过乞丐的皇帝要好,盐户盐户,贫穷困苦还劳累。

 他最开始能够成功起事,其实不就是获得了当地大量人的支持吗?

 所以,他张士诚是知道如何收拢民心,也知道收拢民心的重要性的。而他后来的那个德行……

 朱元璋反正觉得,这一来是张士诚现在自视甚高,觉得不需要再这么做了;二来,就是享乐的日子太美好,他根本不愿意再继续过往的做法了。

 而这样的后果嘛……呵呵……

 【十一月二十四日,徐达等人率军包围了平江。】

 【这一天,徐达先是带军抵达了苏州城南面的占鱼口,当地守将窦义迎战后战败而逃,康茂才则继续领兵前进,直接抵达了尹山桥(今尹山大桥),才又碰到了张士诚所部,然后,继续之前的过程——迎战,获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