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1章 元末·评论8(第2页)
会不会不知道,但确实,地位理论上应该是非常稳固。
没错,我就是这个意思,这是太子真金的前提条件,然后呢,他这个太子的具体情况,也深受儒学方面的影响,如果按照大部分人所想的正常流程走下去,他继位称帝,那确实可能推动元朝的进一步汉化等等……
这不挺好?
也只是可能啊,要是他手段不行不能安抚住那些蒙古贵族,可就要出师未捷身先死了,而且这不是说太子真金的手段有点问题?
所以到底有什么问题?
总之,介绍了上面的这一堆,大家对真金有了基本了解,没错吧?都赞同他的地位比较稳固这一点吧?至于说为什么认为太子真金的手段有问题,那就和他的死有关系了
至元二十二年的时候,突然就有一个御史上奏折,表示请求忽必烈禅位给太子真金(这个时候其实忽必烈和真金之间已经存在那种皇帝和太子之间的矛盾和斗争很久了),然后太子真金知道这件事情后大惊失色,连忙想办法把这个折子给隐匿了起来,但没有不透风的墙,这消息还是被敌对党派知道了,他们就想办法把这件事情捅到了忽必烈面前
忽必烈非常生气,于是就要把这个奏折找出来然后惩处相关人员,太子一系的官员便觉得只有抢先承认罪名并且尽可能表示太子这边的清白才行,于是他们率先入宫见了忽必烈,表示承认罪名,但是敌对派系也是绝对的祸害天下,最终忽必烈没有把太子怎么样,也没有把这几个入宫的太子派系重要官员如何,最后倒是把那几个敌对拍休息的官员处死了
但虽然情况如此,可是——按照记载哈,咱也不是当事人,当然不能说一定如何,但是按照记载,太子真金却根本没有过了这一件事儿,他因此而非常忧惧,甚至最后因为忧惧成疾,然后就在至正二十二年十二月的时候给病逝了,四十多岁……
……
……
为什么没人说话
……我的沉默震耳欲聋
因为不知道该说什么
因为说不出话来
因为,因为……
为什么啊?这为什么就要忧惧不已?不就是和忽必烈发生了一次正面冲突,皇帝和太子进行了一次正面交锋——其实这都不算很正面吧,真要正面了那应该是真刀真枪来一场厮杀,总之确实是产生了一点冲突,然后太子这一边暴露了一些野心,父子双方应该对彼此的信任更加减少,忽必烈可能会对太子真金产生更大的警惕……可到底你还是皇太子啊!你的敌对派系的人还被处死了,你的损失也没有太大啊,忧惧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