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9章 子嗣·太子(第2页)

 地方重要边镇能够出现这么大一个漏洞,那些士卒们这样喊打喊杀、李隆这样到处串联,但是却无一人提前通知许铭,许铭一点消息都没有收到过;当时许铭身死的时候,是正在开会,一同开会的除了李隆,还有镇守太监……也不知道这个镇守太监是同样没有收到消息,还是说收到了但却作壁上观绝不参与。

 这样的问题,不是一个人两个人的问题,甚至不只是一群人的问题,已经变成了群体性的、整体的问题——可能有些人并没有参与,但是他们实际上也成为了这样的问题的一部分。

 这样的系统性的、彻底的、几乎能够让朝廷停摆的严重问题,就是朝廷意识到了,有所怀疑,又有什么办法?

 很可能,当时的朝廷还要顾虑更多——万一这个人会是什么了不得的大问题,但要是贸贸然刺激这个人……

 朝廷很难拿这些人如何——因为这不是单个人的问题,而是整体性的、全面的、满朝都普遍存在的问题!

 系统性,整体性的严重问题……那据不是随随便便轻轻松松就能够解决得了的。

 在朝廷还强盛的时候,很难出现这样的情况;而等到朝廷衰落,那是基本上解决不了这些问题。

 难道每个王朝走到末期的时候,没有一些忠君爱国且还比较有能力的人没有去拼尽全力挽救这个天下吗?难道那些末代君主全都是无比昏庸的吗?

 前者的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后者同样是否定的。

 但是当情况发展到了那样的地步,即便君主有心臣子有心且大家都努力……那也真的就是无力回天了。

 所以,面对这种什么可能的系统性问题,等其明显出现,已经是完了,难以挽救的时候了;唯一的方法,也是最好的方法,乃是防患于未然,提早预防,做到掐灭每一根苗头,根本就不让其有发展起来的任何可能!

 【嘉靖四十五年十二月十四日,朱厚熜去世于乾清宫,享年五十九岁——非常,非常非常难得的一个长寿之君。和前面那好几任明朝皇帝比起来,这简直就是大大的长寿!】

 【朱厚熜去世后,遗诏裕王朱载坖继位,改元隆庆——没错,虽然确实是朱厚熜的儿子,,但并非是太子,而是裕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