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3章 探究·阿哲起义
但是在日后那个朝廷的定义里面,他们算是义军。
这只能说明,日后那个朝廷的观点和如今的所有朝廷都不一样了,甚至是直接发生了冲突。
他们在建国之后,依旧传唱着那些起义的故事,依旧赞赏着之前各种被认为是造反作乱的反贼的故事!
而且不仅是口头上的赞赏,他们还付诸了行动,他们给这些反贼立碑纪念——正面的那种,他们还把这地方作为了什么文物保护单位,虽然不太明白这到底是什么,但是一个“保护”就够了!
这合理吗?这不合理啊!
这完全不符合逻辑!
如果还处在争霸天下的阶段,需要拉拢到更多百姓的支持,那么这么做也就算了;可是都已经夺得天下建立新的朝廷了,为什么还要这么做?
一切宣传都是为了实际需求服务,这个时候还这么宣传,真的让百姓们认为这么做是好事儿,真的认为这么做是正确的,朝廷也宣扬的事情,那难道不会造成什么可怕的后果吗?!
如果真的有人不断效仿这些例子,给朝廷添乱怎么办?
不这么宣传的时候,都总有人想要这么做,真的这么做;要是再叠加上这样的宣传……
那太可怕了!
因为朝廷确实不能做到面面俱到,总有百姓可能确实因为朝廷和地方官府的原因活不下去;而面对那些做了坏事儿的官员,朝廷也总是不能够全都将他们依法惩处……
毕竟,人有亲疏远近嘛。
可事实虽然如此,但是百姓们是不可能接受的——那么,就绝对不能向他们这样宣扬起义的正义性。
所以,后来的那个朝廷到底是怎么想的?他们的皇帝,他们的大臣的脑子里面到底都在装着什么?为什么能够搞出来这样的政策?
如果说中后期的皇帝昏庸无能,胡搞乱搞也就算了;要是这是开国时期搞出来的事情……高瞻远瞩、英明果断的开国君主,为什么还能搞出来这样的做法?
他们难道不怕出乱子吗?难道不会出乱子吗?
……如果,真的没有因此而出什么乱子,那又是为什么,他们莫不是找到了什么管理百姓的好办法?
【徐鸿儒发动和领导的农民起义,历时半年多,震动了山东和明朝朝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