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0章 矛盾不可调和(第3页)

 像弘治、正德、嘉靖、隆庆、万历、泰昌这几位皇帝在位之时,因功获爵的大臣,世袭网替的爵位少之又少,平均一个皇帝也就封了一两个人,甚至有的都没有。

 这其中自正德以后外戚封伯成为常例,更加压缩了功臣获得爵位的可能,由此可见,爵位获得之难,而由于爵位的稀少,也在无形中提高了它的价值,

 而且嘉靖后仅5个公爵世袭至明亡魏国公、定国公、黔国公、英国公、成国公,所以毕懋良提出封辽国公是不可能的,但他要是不这么说,恐怕连个侯爵都争取不过来。

 在场的都是精明之人,自然知道其中之道理,所以双方即便知道国公绝对不可能,但也要针锋相对。东林党人想尽可能的拉低对徐天爵的赏赐,徐党之人则与他们相反。

 双方都没有戳破,但谁也不想让步。站在王在晋身前的兵部尚书黄嘉善重重一拍腰间玉带,琥珀带銙在阳光下闪着光:“王尚书莫不是忘了萨尔浒之战的惨状?当年数万大军折戟沉沙,正是因为将令不一!此次徐督师领命出征,力排众议直取赫图阿拉,若按部就班岂能有此大胜?依律,斩杀敌首过万者晋三阶,攻占敌巢者封世袭罔替,徐督师之功远超此数,王尚书莫要随意诋毁?”

 “黄尚书这是要坏了祖宗规矩!”赵南星身后的光禄寺卿高攀龙上前一步,布匹直裰上还沾着些许墨痕,显然是刚从光禄寺赶来。他捧着《大明会典》的抄本,声音清亮:“洪武年间定例,非有定鼎之功者不得封爵。徐天爵虽胜,但也要谨慎,若要封爵,置永乐年间的张辅、宣德年间的于谦于何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