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1章 再次干预(第3页)


 “不是不管,是另想办法!”刘一燝道,“可以先从辽东幸存的百姓里招抚,让他们开垦荒地;可以让边军屯田,既守边又耕种;何必非要从千里之外迁民?”


 “招抚辽民?”徐天爵摇头,“辽民死的死、俘的俘,剩下的也多是流离失所,哪有力量开垦?边军屯田?边军要防备蒙古、清扫剩下的女真残余,哪有时间专心耕种?刘大人的办法,治标不治本!”


 “不管说多少,反正我不同意,朝廷的钱有朝廷的用途,不可能随便拨出来用于迁民。”


 双方又吵了起来,从财政吵到民生,从历史吵到当下,唾沫星子几乎要溅到对方朝服上。皇极殿里,官员们的声音越来越大,有的急得面红耳赤,有的气得手舞足蹈,连朱漆柱上的灰尘都仿佛被震得簌簌往下掉。


 毕竟皇帝没有说话,就是默许,现在不吵,利益可就没了。


 龙椅上的朱由校,起初还皱着眉听着,后来渐渐没了耐心。他本就对这些朝堂争论兴趣不大,比起迁民不迁民,他更想回后宫摆弄他的木工活。听着下面吵来吵去,一会儿说“汉唐先例”,一会儿说“中原安危”,他只觉得脑袋嗡嗡作响,眼皮越来越沉。


 尤福财见他头一点一点的,连忙上前低声道:“陛下,要不先休会?”


 朱由校迷迷糊糊地摆摆手,打了个哈欠,目光扫过殿中吵得不可开交的众人,只觉得他们像一群聒噪的麻雀。他有气无力地抬手:“别吵了. . . . . .。”


 声音不大,却像一盆冷水浇在热油里,殿内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都看向皇帝,等着他发话。


 朱由校揉了揉眼睛,含糊道:“徐爱卿的提议. . . . . .听着是有道理的,辽东是得有人 . . . . . .其他爱卿说的风险,也不是没道理. . . . . . 。”


 他顿了顿,实在没心思细想,“这事. . . . . .挺复杂的,徐爱卿,你和内阁、六部再商议商议,拿出个更细的章程来. . . . . .下次直接报司礼监审吧!。”


 说完,他不等众人回应,便撑着龙椅站起身:“退朝。”


 “陛下——”东林党人还想再说,却见朱由校已经被近侍扶着,脚步匆匆地往后宫去了,显然是一刻也不想多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