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2章 宇宙的深邃
机舱内异常安静,只有引擎平稳的嗡鸣和偶尔细微的气流声。大多数乘客已经拉下遮光板,沉入半睡半醒的旅途梦乡,或是沉浸在小屏幕的光影里。唯有程曦这一方小窗,仍固执地映照着宇宙的深邃。
她手中的炭笔在素描本上快速移动,发出沙沙的轻响,像是与这片寂静星空进行着秘密的对话。下方,欧洲大陆的灯火已然连成一片模糊昏黄的光毯,逐渐隐没在厚重云层与地球的弧线之下。而上方的世界,却正上演着亘古的辉煌。没有城市光污染的干扰,星空以一种近乎野蛮的清晰度展现在她眼前,银河如泼洒出的乳白色巨流,横亘于墨黑的天幕,无数星辰争相闪耀,有的稳定如钻石,有的则微弱地颤动,仿佛在呼吸。
程曦感到胸腔里某种情绪在膨胀,不是单纯的激动或喜悦,而是一种更为深沉、更为浩瀚的明悟。就像飞机穿越的不仅是物理的空间,更是她内心的某个临界点。过去的迷茫、自我怀疑、对艺术方向的摸索,此刻仿佛被这无垠的星空吸纳、净化,转而一种前所未有的清晰感破土而出——一种更加自信、更加明确的方向感。她不再仅仅是那个追逐星光、试图将其复刻在画布上的女孩了。她渴望表达更多。
笔尖下的线条不再局限于星辰的位置。她开始勾勒光线的轨迹,试图捕捉时间流逝的痕迹——那颗突然划破天际的流星,它的光芒是瞬间,也是千万年的旅程。她用深浅不一的阴影表现宇宙的广漠虚空,又在虚空之中,精心点出那些或明亮或黯淡的光点,那是人类在浩瀚宇宙中的位置,渺小如尘,却又因这“注视”和“感知”的行为而独特非凡。
一幅复杂的构图在她脑中逐渐成型,不再是单纯的写实,而是充满了隐喻和象征。连接与孤独的悖论……她思考着。就像这些星辰,彼此之间以光年计的距离,看似绝对孤独,却又通过引力相互牵引,共同构成璀璨的星河。就像她与李明渊,相隔万里,心绪却因共同的理想和难以言喻的情感纽带而紧密相连。就像“微光计划”,每一个参与者都是孤独的发光体,但汇聚起来,便能照亮一片未知的领域。
思路如泉水般涌出,几乎要赶不上她手的速度。草图一张接着一张,局部细节,整体布局,光影构思……她完全沉浸其中,忘记了时间的流逝,忘记了身处于万米高空的金属舱体内。这一刻,她只感到一种创造的纯粹快乐和方向确定的踏实感。
她知道,这不仅仅是几张草图,这是一个开始——她的艺术之旅挣脱束缚、迈向新境界的开始;是她与李明渊之间,那未及言明却悄然滋长的关系的新开始;更是“微光计划”从一个概念、一个梦想,逐步落向现实的新开始。
“女士们,先生们,我们的飞机即将开始下降,请您收起小桌板,调直座椅靠背,打开遮光板……”
空乘温柔的广播声将程曦从创作的忘我中轻轻唤醒。她微微一怔,有些恍惚地看向窗外。下方的云层已经散去,一片巨大而璀璨的都市灯海映入眼帘,如同倒悬的星空,与天穹上的真实星辰交相辉映。上海,到了。
她轻轻合上素描本,指尖拂过封面,仿佛还能感受到那些线条和构思在其中跃动。心中充满了饱胀的期待感。
飞机平稳着陆,滑行,最终停靠在廊桥旁。程曦随着人流走出机舱,踏上熟悉又略带陌生感的土地。夏夜潮湿温暖的空气扑面而来,夹杂着航空煤油特有的气味和城市的气息。她打开手机,一连串的信息提示音立刻响起。
其中,最顶上的一条来自李明渊:「欢迎回来。落地告诉我。我在出口等你。」
简短的文字,却让程曦的心跳漏了一拍,嘴角不自觉地上扬。她快速回复:「刚落地,这就出来。」
取完行李,推着车走向接机口。人群中,她几乎一眼就看到了他。李明渊站在那里,身姿挺拔,穿着简单的白色衬衫和深色长裤,在熙攘的人群中显得格外清隽。他目光扫视着出口,眼神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急切。
当他的视线终于捕捉到程曦时,那丝急切瞬间化为了明朗的笑意,如同拨开云雾的阳光。他快步迎了上来。
“旅途顺利吗?”他很自然地接过她手中的推车,目光在她脸上细细打量,似乎想确认这十余小时的飞行是否让她疲惫。
“很顺利。”程曦抬头看他,眼睛因为兴奋和见到他而亮晶晶的,“而且在飞机上,我好像……想明白了很多事情。”
“哦?”李明渊挑眉,感兴趣地问,“关于画展的?”
“关于所有。”程曦语气坚定,带着一种新生的力量感,“关于我想画什么,想表达什么。明渊,我不再只想画星星本身了。”
两人并肩向停车场走去,程曦的声音不高,却充满激情,她开始向他描述飞机上的感悟,描述光与时间,描述渺小与联结的悖论。她甚至忍不住拿出素描本,在行走间翻给他看那些潦草却充满力量的草图。
李明渊仔细地看着,听着,眼神越来越亮。他不仅是“微光计划”的发起人,更是她艺术最直接的理解者和支持者。他能清晰地感受到程曦身上的变化,那种破茧而出的创造力和思想深度让他惊喜不已。
“太棒了,程曦。”他由衷地赞叹,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激动,“这完全跳脱了过去的框架。这……这才是‘微光’真正想要寻找和支撑的艺术表达。它不仅关乎科学的美,更关乎哲学的思考,关乎我们自身。”
得到他的肯定,程曦的心像被温暖的液体浸泡,舒展开来。她重重点头:“嗯!我需要一些时间把这些构思完善起来。另外,‘微光计划’的第一次筹备会议……”
“已经初步安排好了,就等你回来确定最终时间。”李明渊接过话头,语气恢复了工作时的沉稳干练,“几位核心成员都已经联系上,他们对你的参与和艺术构想都非常感兴趣。特别是你在欧洲采风得到的灵感,他们很期待能融入计划中。”
坐进李明渊的车里,空调驱散了夏夜的闷热。车子平稳地驶上高架,窗外的城市夜景流光溢彩。程曦看着窗外,又看看身边专注开车的李明渊,一种奇异的满足感和安定感充盈着内心。梦想、事业、还有……身边这个人,一切都在向着一个清晰而美好的方向前进。
“饿了吗?”李明渊侧头问她,“要不要先吃点东西再送你回去?”
“有点饿,飞机餐不太好吃。”程曦老实回答,随即笑了笑,“不过更想先回家放下东西,洗个澡。我们可以叫外卖?”
“好。”李明渊从善如流。
车子停在程曦公寓楼下。他帮她把行李拿上楼。再次踏入自己熟悉的小空间,程曦长舒一口气,旅途的疲惫终于后知后觉地涌上来,但精神却依旧亢奋。
李明渊没有久留,只是叮嘱她好好休息,约定好晚点外卖到了再过来。门轻轻关上,程曦靠在门背上,环顾着堆在墙角的行李和随手放在桌上的素描本,感到一种无比充实的心安。
洗去一身疲惫后,她换上了舒适的家居服,湿漉漉的头发用毛巾包着。她第一时间不是去整理行李,而是重新翻开了那本素描本,坐在工作台前,拿起笔,继续勾画起来。飞机上的灵感稍纵即逝,她必须尽快抓住它们。
不知过了多久,门铃响起。是李明渊带着外卖来了。他换了身更休闲的t恤,手里提着几个食盒。
“就知道你还在画。”他看到摊开的工作台,语气带着了然和一丝轻微的责备,“先吃饭,休息一下。”
食物的香气飘散开来,勾起了程曦的食欲。两人坐在客厅的小茶几旁,边吃边聊。话题自然而然地转到了“微光计划”的具体细节上。李明渊向她详细介绍了已经联系到的几位成员:一位是专攻天体物理、对宇宙美学极有见解的科学家;一位是擅长用新媒体技术打造沉浸式体验的工程师;还有一位是艺术策展人,对如何将科学概念转化为公众能感知的艺术形式很有经验。
“他们看了你之前的一些作品,尤其是《星轨》系列,评价很高。”李明渊夹了一筷子菜给她,“他们都认为,你的艺术感知力是‘微光’不可或缺的核心。”
程曦听着,既感到压力,又备受鼓舞。“我需要尽快拿出更成熟的新方案。”她咬着筷子尖,眼神坚定。
“别给自己太大压力。”李明渊看着她,目光柔和,“灵感需要沉淀。而且,我们是一个团队。”
饭后,程曦忍不住又坐回工作台前。李明渊没有离开,而是坐在她身后的沙发上,用笔记本电脑处理一些邮件,偶尔抬头看看她专注的背影,眼神复杂而温柔。房间里很安静,只有笔尖划过纸面的声音和键盘轻微的敲击声,两种声音奇异地和谐交融,仿佛本该如此。
夜渐深。程曦终于感到一丝倦意,她放下笔,伸了个懒腰,回头发现李明渊不知何时也停下了工作,正静静地看着她。
“差不多了?”他问。
“嗯,今天先到这里。”程曦站起身,活动了一下有些僵硬的脖颈。
李明渊也站起身:“那我不打扰你休息了。明天……要不要一起去见见那位天体物理学家?我想你会和他有很多共同语言。”
“好!”程曦立刻答应,这正是她所需要的。
送他到门口,李明渊的手搭在门把手上,却没有立刻拧开。他转过身,看着程曦,似乎想说什么。走廊的光线勾勒出他侧脸的轮廓,眼神在灯光下显得有些深邃。
“程曦,”他开口,声音比平时更低一些,“很高兴你回来了。而且,是带着新的光芒回来。”
他的用词让她心中一动。光芒……
没等她回应,他微微笑了笑,语气恢复了平常:“早点睡,明天我来接你。”
门轻轻关上。程曦背靠着门板,手轻轻按在胸口,那里跳得有些快。他的一句话,一个眼神,似乎比星空更能扰乱她的心绪。那种“新的开始”的感觉,在此刻变得更加具体,不仅仅关乎艺术,更关乎此刻充盈在心间的、难以名状的情感。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接下来的几天,程曦投入了疯狂的工作状态。她白天和李明渊一起拜访“微光计划”的团队成员,进行激烈的头脑风暴。科学家的严谨逻辑、工程师的天马行空、策展人的市场洞察,都极大地拓宽了她的视野,也让她的构思不断碰撞、修正、深化。
她不再仅仅将自己视为一个画家,而是作为一个整体艺术项目的核心创作者之一。她开始思考如何用综合性的媒介——绘画、装置、光影、声音甚至交互,来构建一个能让观众沉浸其中,感受宇宙之浩渺与人类微观探索之奇妙的场域。
晚上,她则沉浸在个人的创作中。工作室的墙上贴满了新的草图、概念图、以及从欧洲带回来的照片和笔记。她尝试用新的技法,融合更多的材料,画面结构越来越复杂,内涵也越来越深沉。那些关于时间、光、距离、孤独与联结的思考,逐渐凝结成可视的、充满力量的图像。
李明渊几乎每天都来。有时是和她一起讨论项目进展,有时只是安静地陪着她,带来宵夜,或者在她累的时候递上一杯热茶。他从不过多干涉她的创作,却总能在她陷入瓶颈时,用他独特的、介于理性与感性之间的思维,给她关键性的启发或鼓励。
他们的默契与日俱增。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就能明白对方的意思。那种无形的纽带,在共同的理想和夜以继日的相处中,变得越来越坚韧,也越来越…微妙。
程曦能感觉到,有什么东西在他们之间静静流淌,如同暗夜中看不见的引力波,改变着彼此运行的轨迹。她发现自己越来越依赖他的存在,期待他的脚步声,在意他的看法,会因为他一个赞赏的笑容而开心许久。
同样,李明渊的目光停留在她身上的时间也越来越长。他会看着她因为一个灵感而神采飞扬的样子微微出神,会在她因疲惫而揉眼睛时轻轻皱眉,会在她成功解决一个技术难题时,露出比她自己还要欣慰的笑容。
但两人都小心翼翼地避开着什么。“微光计划”正处于最关键的打基础阶段,谁也不愿意用个人情感去扰乱这份来之不易的专注与和谐。或者说,他们都太重视对方,太重视正在共同创造的这一切,以至于不敢轻易去触碰那层脆弱的窗户纸,生怕一个不慎,会打碎眼前的美好。
然而,情感如同种子,一旦发芽,自有其冲破泥土的力量。
这天晚上,程曦终于完成了新系列的第一幅正式草稿。它综合了她所有的思考:画面中心是一个极微小的人类剪影,仰望着无垠的、充满细节的星空。星辰的光芒被处理成具有时间流逝感的轨迹,如同漫长的等待与追寻。而人类剪影的脚下,并非绝对的黑暗,而是用极细微的笔触勾勒出交织的网络,象征着无形的联结。整幅画充满了震撼的对比与一种悲壮而浪漫的诗意。
她激动不已,第一时间就想让李明渊看到。她看了看时间,已经晚上十一点多了。她犹豫了一下,还是拿起手机,拍下草稿的照片,发了过去。
「第一幅草稿,完成了。」
她以为他可能已经休息了,或者至少会等到明天再回复。没想到,几分钟后,手机屏幕亮起。
「等我。」
只有两个字。
二十分钟后,门铃响了。程曦打开门,李明渊站在门外,呼吸略显急促,像是匆忙赶来的。他的头发微微有些凌乱,眼神却异常明亮。
“你怎么……”程曦惊讶。
“刚好在附近处理点事情。”他简单带过,目光急切地投向屋内,“画呢?”
程曦侧身让他进来,引他到工作台前。当李明渊看到那幅铺在台上的草稿时,他彻底愣住了。他俯下身,看得极其仔细,手指悬在空中,仿佛怕惊扰了画中的气息,久久没有言语。
程曦站在他身边,竟有些紧张,像等待审判一样等待他的评价。
良久,李明渊才缓缓直起身,转向她。他的眼中闪烁着难以置信的光芒,还有一种深沉的、几乎要满溢出来的情绪。
“程曦……”他的声音有些沙哑,“这……这超出了我所有的想象。它太有力量了。”
他深吸一口气,似乎想找更合适的词语来形容:“它完美地捕捉到了那种……我们试图在‘微光’中表达的核心。渺小中的伟大,孤独中的联结,追问中的浪漫。这不仅仅是艺术,这是……哲学,是情感,是一切。”
他的肯定如此强烈而真挚,让程曦的鼻子微微发酸,心中涌起巨大的感动和成就感。
“真的吗?你真的这么觉得?”
“千真万确。”李明渊重重地点头,他的目光灼灼地看着她,充满了欣赏和一种更深的东西,“你做到了,程曦。你找到了那条独一无二的路。”
工作台的灯光柔和地洒在两人身上,将他们与周围的昏暗隔开,形成一个独特的光晕。空气中弥漫着松节油、炭笔和夜色的味道,安静得能听到彼此的呼吸声。
四目相对,某种压抑已久的情愫在这个充满创造力和成就感的夜晚,在这个只属于他们的小小光晕里,再也无法隐藏。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李明渊向前微微迈了一小步,拉近了彼此的距离。他的目光从她的眼睛,缓缓移到她的嘴唇,又抬起来,深深地看进她的眼底。
程曦的心跳如擂鼓,她没有后退,只是仰头看着他,眼中倒映着灯光和他清晰的身影。
他抬起手,似乎想触碰她的脸颊,却在半空中停顿了一下,最终轻轻地、小心翼翼地落在她的发丝上,将那缕散落的头发别到她的耳后。指尖不可避免地触碰到她耳畔的皮肤,带来一阵微小的颤栗。
“程曦,”他低声唤她的名字,声音低沉而充满磁性,带着一种前所未有的温柔和确定,“我……”
他的话没有说完,但眼神已经说明了一切。那里面有赞赏,有骄傲,有陪伴,有渴望,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
程曦看着他的眼睛,看到了星空,看到了“微光”,看到了自己。心中那棵破土而出的幼苗,在此刻骤然生长,绽放出绚烂的花朵。所有的犹豫和不确定,在这一刻烟消云散。
她微微踮起脚尖,用一个轻柔而坚定的吻,回应了他未尽的言语,也确认了自己内心的声音。
这个吻,不同于飞机上那个突如其来的意外之吻。它缓慢而专注,带着彼此确认的心意和漫长积累的情感,如同两颗终于进入同一轨道的星辰,在浩瀚宇宙中,找到了彼此的光芒,温暖而真实。
窗外的上海依旧灯火阑珊,而在这个小小的工作室里,一个新的宇宙,正在悄然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