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8章 十一页修心(一)(第3页)

 [以上,就是对人,或者对事件的三个阶段。]

 [同理,对物体而言,也是有这么三个阶段。]

 [一根竹竿。]

 [如果它用来晾衣服,那么它就是晾衣杆。]

 [如果,在它前端,绑上带有鱼钩的鱼线,那么它是鱼竿。]

 [那么问题来了,当一根竹竿放在你面前,它是什么?]

 [是竹竿,是晾衣杆,还是鱼竿?这个谎言该怎么判定?]

 [是竹竿:不存在说谎,这是我们想当然的认知,毕竟常识告诉我们,它就是一根竹竿,即见山是山,见水是水。]

 [用于钓鱼就是鱼竿,用于晾衣服就是晾衣杆:看实际用途回答,也不存在说谎,那么竹竿就是钓鱼竿或晾衣杆,即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但,归根结底,它只是一根竹竿,无论你将它用作什么,它依旧还是根竹竿。即,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简单来说,这三个境界,总结起来就是……]

 [第一个境界:我们不存在任何的自我思考能力,而是一种惯性思考,看到什么东西,就是什么东西,别人怎么说,我们就跟着怎么说。]

 [第二个境界:我们的自我意识觉醒,我们不再人云亦云,我们不再想当然,我们会意识到我们的认知有局限性,这时候的我们会有一种空杯心态,即抛去固有的认知,那么,我们看到的山就不是山,水就不是水了。]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第二种境界,不一定是不好,也不一定是好,比如上述人与物,在第二个境界,一个是让你拥有错误的想法,一个是让你发散思维。

 这就好比,一条陌生的小路是否有凶险,需要自己探索。

 [第三个境界:让我们的自我意识与实际情况结合,比如还是一根竹竿,它就是一根竹竿,但又不仅仅只是一根竹竿,我们需要晾衣服的时候,这根竹竿就是晾衣竿,我们需要钓鱼的时候这根竹竿就是鱼竿。]

 [这个时候,你和竹竿,都是自由的,你可以给它像人一样赋予各种属性,而非固定属性。]

 但,第三页的内容,只有第二个境界,也就是说,第二个境界是斩自我的关键。

 可问题是,第三页只是理论而已,没有实际操作。

 理论上,我可以撬动整个星球,但实际上该怎么操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