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0章 十一页修心(三)

这个问题……

 还真把陈然给问住了。

 白马非马。

 出自典故,且在典故中,已经解答了为什么白马非马。

 也就是说。

 白马非马,不存在说谎。

 但是……

 白马非马,违背常识,肯定是错误,且你知道这个错误,还说了出来,就是在说谎。

 [那么问题来了。]

 [谎言的判断……]

 [是偶性?]

 [是形式?]

 [很明显,应该是偶性,即要指出具体的事物。]

 [而白马非马,没有指出具体是否出自典故。]

 [就好比,男人不是人,我的理论依据是,男人【男】这个是偶性,【人】是普遍,偶性自然不是普遍,因此……我觉得男人不是人,是正确的结论。]

 [但,男人不是人,很明显是个谎言,百分百的谎言。]

 [因此,谎言的判断,是具有偶性的,即像白马非马,这种没有确定具体判断依据,却又违背常识的言论,就是在说谎。]

 [其实,新手副本,那面墙上就已经概括这种言论。]

 [把有歧义的,都归纳到谎言当中,简单来说,不存在偶性的说辞,且又违背常识……]

 [即:说谎!]

 [这里都得分清楚,什么是偶性,什么是形式(本质)?]

 [木头,做成桌子。]

 [桌子是偶性。]

 [木头是本质。]

 [在木头做成桌子,这个前提下,你可以把桌子说成木头,也可以把木头说成桌子,但你不能说桌子不是木头。]

 捋清楚这点,陈然发现自己豁然开朗,宛若打通任督二脉。

 [也就是说,对于事物的判断需要有一个辩证的过程。]

 [这是第一个否定!]

 [回到种子的问题。]

 [这个就比白马非马,要复杂的多,简单来说,万事万物,有三个过程: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其中否定之否定,仿佛回到了出发点的回复,但这是在更高阶段的回复。]

 [一枚种子,生根发芽,果肉腐烂,仿佛又变回了一枚种子。]

 [但,实际上,是变成一堆种子,即更高级的回复。]

 [好比对诸葛亮的看法。]

 [小时候:肯定。]

 [长大了:否定。]

 [再长大:否定之否定。]

 [这三个过程。]

 [第一个,肯定,即我们不知道而【肯定】,或者说,我们人云亦云而【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