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6章 链霉素、土霉素、红霉素(第2页)
参观接近尾声,陈阿财带着林振华来到车间主任办公室。
办公室宽敞明亮,一面巨大的玻璃窗可以直接俯瞰整个核心生产区。办公桌上,除了崭新的电话和文件架,还放着一本厚厚的、封面印着“绝密”字样的《青霉素深罐连续发酵工艺规程与应急操作手册》。
“林主任,这是您的办公室。隔壁就是技术组的办公室,给您配的几个技术员都是南化大学化工系的尖子生,还有两个有药厂经验的老师傅。
另外……” 陈阿财顿了顿,脸上露出一丝微妙的表情,“集团给您配了一位技术助理,是位……嗯……白鹰专家,汉森先生。他经验丰富,但脾气有点……直。”
话音刚落,办公室门被“砰”地一声推开。
一个身材高大、头发花白、穿着沾了些许油污的白大褂的白人老头大步走了进来,他有一副鹰钩鼻,带着点老工程师特有的那种固执。
“你就是新来的技术主任?林?” 汉森操着一口带着浓重日耳曼口音的昂撒语,上下打量着林振华,语气不算客气,“这么年轻?mit的硕士?嗯……希望你不是那种只会纸上谈兵的‘理论家’。
药物生产是和魔鬼共舞的舞蹈,任何一个小失误都会让价值几十万的原料变成臭水沟里的垃圾。”
林振华感受到了扑面而来的质疑和压力,但他没有退缩。
在南洋的土地上,作为华人的他代表的是新一代的技术力量,更是“技术挂帅”理念的践行者。
他挺直腰板,用流利的昂撒语回应,语气不卑不亢:“汉森先生,您好。我是林振华。纸上谈兵确实无用,所以我才站在这里。mit教会了我理论和思维方法,但真正的技术和经验,需要在实践中积累。我很期待与您共事,共同确保这条生产线的稳定高效运行。”
汉森似乎有些意外林振华的沉稳,他哼了一声,目光扫过林振华桌上的绝密手册,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复杂神色。
“很好。那就让我们看看你的‘实践’能力。第一批菌种已经接种,48小时后进入关键的生长对数期。你作为主任,会亲自盯着罐压、温度和溶氧量的控制曲线,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