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8章 摩登生活(下)(第3页)

 -----

 于此同时,嘉陵江畔某茶楼雅间内,江风带着水汽从敞开的窗户涌入,室内茶香袅袅,精致的青瓷茶盏里,碧螺春的芽叶沉浮,却无人有心思品茗。

 卢作孚端坐主位,面容清癯,这位以“宜昌大撤退”挽救了民族工业命脉、名震天下的“大夏船王”,此刻正面临着一场关乎未来的抉择。

 “卢公,三思啊。” 坐在他对面,一位穿着绸衫、戴着金丝眼镜的实业家,正是火柴大王刘鸿生。

 刘鸿生眉头紧锁,苦口婆心:

 “南洋?那张弛是何等人物?年纪轻轻,手段狠辣。短短几年,从无到有拉起一支安民军,驱倭寇、建新国,如今更是大权在握。他的‘南华集团’,囊括了南洋的矿产、航运、军工、医药……简直是无孔不入。

 您带着民生公司南下,这不是羊入虎口吗?他岂能容得下您这尊大佛分一杯羹?到时候,只怕是辛苦打拼的基业,都要被那‘南华’一口吞了。”

 旁边另一位做面粉起家的老板王崇年也连连点头:

 “刘兄所言极是,山城这边可都传遍了,说那张弛小肚鸡肠,没有容人之量,最忌惮的就是国内去的‘大鳄’。他那‘南洋合众国’,不过是换了个名头的‘张家王朝’。卢公,您一世英名,何必去趟这浑水?”

 卢作孚静静地听着,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温热的茶杯壁。

 窗外,浑浊的嘉陵江上,他民生公司的几艘小火轮正吃力地逆流而上,汽笛声呜咽。

 这山城,这民国,积弊已深,官僚倾轧,通货膨胀如脱缰野马,处处掣肘,让他“实业救国”、“教育救国”的理想举步维艰。

 历史上,他在38年,运作民生公司,组织宜昌大撤退,用40天时间,抢运近10万吨物资设备,3万人员前往后方。

 论决心和行动力,他决计是不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