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9章 卢老板南洋考察记(上)(第3页)

“这……这就完了?”火柴厂的赵老板看着盖好章的证件,有点不敢相信。

以往在民国境内跑运输,过一道卡子不磨蹭个把小时、塞点好处,简直寸步难行。

“卢公,您看这路。”机械厂李厂长指着窗外惊呼。

出了检查站,一条崭新、宽阔、平整的柏油马路出现在眼前,一直延伸向远方。

路上车辆不多,但跑得飞快。

道路两旁,是规划整齐的防风林和排水沟。

这与他们来时在民国境内公路上经历的颠簸、泥泞、时常堵塞的景象,形成了天壤之别。

“这是……南华基建公司修的‘南洋3号干线’北段。”随行的南洋方面派来迎接他们的联络员,一位姓陈的年轻人自豪地介绍,“3号线从汴州城(曼德勒)修到密州城(密支那)再连接边境。再加上1号干线和2号干线,这些公路未来要连接整个南洋。大统领说了,‘要致富,先修路’,交通才是经济的血脉。”

卢作孚默默地看着窗外飞速掠过的风景,心中波澜起伏。

光这道路的质量和规划,就远超民国。

民国的官员们哪里会想到发展公路,进而提升商业环境呢?

更遑论‘要致富,先修路’这样精辟的口号。

否则他的民生公司也不会借助长江航运,飞速发展了。至于修公路的钱?怕不是都进耿专员兜里喽……

-----

众人越往南走,进入南洋腹地,这种“政清人和”、“高效务实”的感觉就越发强烈。

在密州城,他们参观了正在扩建的伊洛瓦底江边的港口。

巨大的龙门吊正在安装,码头规划得井井有条。

卢作孚看到悬挂着“南华航运”旗帜的江上货轮正在装卸货物,旁边也有悬挂着南洋旗帜的其他公司商船在作业,秩序井然,效率极高。

港务局的工作人员介绍起港口的吞吐能力、未来规划,数据详实,思路清晰,毫无民国官场那种云山雾罩、推诿扯皮的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