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0章 次世代小口径子弹、火炮标准化

最终根据多方讨论,结合实际情况,张弛决定,从45年5月1日起,停产所有仿制的白鹰武器系列,后续的m1加兰德、m1919机枪、BAr自动步枪这些武器,只修不产。

 现有生产线维持到8月底,只负责维修和利用现有部件组装,不再生产新枪新弹。8月后,全面关停。

 张弛估计到那时,即便有一些蝴蝶效应,鬼子也该投降了。自然用不上再大量生产供给.30-06步枪弹。

 南洋51式7.62x51mm步枪弹的生产线,从2月份,即现在开始逐步提升产能,目标是到8月后,进入全力生产阶段。

 传统的白鹰仿制武器生产线的产能,则开始逐步转产到ntB44型战斗步枪(g3)和ntg44型通用机枪(mg3)上来。

 接下来的20年都是飞速发展的时代,只要南洋本身不成为东西方阵营的对抗前线,那么张弛就只准备在和平时期,维持30万左右的常备陆军,也就是大量的架子师。

 因此ntB44型战斗步枪的总需求量并不大,张弛估摸着将其产量从目前的每月8000支左右,短暂的提高到每月3、4万的巅峰规模,等鬼子投降再降到1、2万就够了。

 这样的产量和二战中,各主要列强,动不动月产几十万支步枪、冲锋枪的水平自然没法比,但相对来说更经济实惠。

 战后南洋合众国的总体经济想快速发展,张弛就不得不在军事的总投入上减少,并倾斜向高端武器方面。

 好在他有系统在手,各种跨时代的坦克和飞机都可以提前兑换出来进行研发和仿制。

 关于剩下的缴获武器,张弛对康火镰道:

 “约翰的.303武器、鬼子的6.5mm/7.7mm武器,除保留部分作为训练、展示或封存外,其余连同库存弹药,以后全部外销。北面、中东都可以,只要能换回硬通货或我们需要的资源就行。”

 等到二战结束,大毛、白鹰也将会加入售卖剩余军火的市场,到时候国际上会充斥着这两家的大量的廉价二手武器,因此张弛知道,想卖就得尽快,稍微晚一点,就再也卖不出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