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6章 名扬天下(第3页)

 每座棚子下都支着一口大铁锅,锅下柴火熊熊,锅中翻滚着浑浊的卤水。 

 赤膊的盐工们手持长木铲,不断搅动着锅中渐渐结晶的盐粒。 

 “我们洪山县以及宁阳县的地下有盐卤井。 

 百姓们从井中汲出卤水,在大锅中熬煮,待水分蒸发后便得到粗盐。 

 一锅卤水要熬上一天一夜,才能出十斤左右的盐。” 

 周清澜解释道。 

 沈峻好奇地问道:“为何不直接晒盐?” 

 周清澜摇摇头,笑道: 

 “沈大人,这里不比海边。 

 卤水浓度不够,全靠熬煮。 

 所以平水镇家家户户都以煮盐为业,日夜不停。 

 你看,每家门前都堆着柴垛,灶火终年不熄。” 

 陈昭点了点头,道: 

 “一口锅能装水一百斤吧,出十斤多盐,这还不错了。” 

 周清澜哈哈一笑,道: 

 “这算什么?难道你们不知道,在宁阳县有个地方,百斤卤水能出十八斤盐呢。那个地方好像就叫十八里铺。” 

 陈昭眉头一皱,道: 

 “竟有此事?既然你们这里煮盐,为何地方如此凋敝?” 

 周清澜解释道: 

 “官府收重税呗,朝廷派来的监盐官,我父亲都插不了手。 

 出的盐,上面要抽走七成,剩下三成,地方要拿走一部分,百姓还能剩下多少? 

 他们还有承担这柴火钱。 

 而且,开一口卤井要很多钱,这些卤井大部分都是那些地主的。 

 这些百姓大部分都是给地主打工的。” 

 陈昭一惊,道:“那岂不是说官府要从这上面拿走七八成?” 

 周清澜点点头,道: 

 “就是这样。而且这里面的问题很复杂,不是一句两句能说清楚。还有些人收买朝廷的监盐官,大量走私私盐。” 

 陈昭没想到朝廷盘剥如此之重。 

 如此重税,民间岂能不贩卖私盐? 

 而且,这里面的问题确实很严重。 

 陈昭眉头一皱,道: 

 “那么说来,这地方上走私盐很猖獗?” 

 “不错,很严重!” 

 周清澜点了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