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埃山旁观路人甲

第374章 新帝的政策(第2页)


 几人听霍兴这样骂人都呵呵笑了起来。


 “霍将军就该这样说话!咱们是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汉子,还怕几个蹲着尿的?”穆有粱添油加醋地起哄。


 笑罢,几个人这才言归正传。李驷再次提醒道:“老几位兄弟,你们可千万别不当个事,这些兔崽子阴着呢!万一真给双宁营故意抹黑,枢密院再趁机不给说好话,还不得把双宁营调到宣州前线去啊!你们可能还不知道,契丹军可没消停,他们得知定州、沧州叛乱频发,局势不稳定,三番两次在幽州附近搞事情,不是偷袭河东军,就是派人许以重利策反新唐军的将领们,就连宣州这边也有两名游击将军被策反,带着手下军兵数百跑到契丹军那边去了。”


 “有这种事?原来河东军内也没乱成这个样子啊?”穆有粱有点不相信地问。


 “穆将军,原来河东军只想着打仗,能打赢契丹军就能守护住家园,不用想其他杂七杂八的事。如今的新唐军主要将领调换频繁,各地驻军也来回换防,加上派下来的宦官们从中挑事,将领们和军兵们私下的不满情绪高涨,所以才会频繁发生叛乱,说白了,皇帝猜忌之心太重,生怕将领们造反,把军权要牢牢控制在自己信得过的人手里。”


 穆有粱这才明白晋王称帝后,河东军改名为唐军,里面竟然发生了这么多事情。尤其像李驷、霍兴这样的军队中坚力量,显然对派出监军强行控制军队和频繁轮换调动极为不满,这才造成军兵与朝廷离心离德。用穆有粱的话来说,非要用一帮外行来约束内行的行动,实在不是明智之举,军队作战讲求的便是随机应变,军兵团结,上下才能一心。任是哪个将领身边弄个指手画脚的外行,打起仗来也不会顺畅。


 李驷将几人听得入神,又悄悄说道:“别说是我们这样的将领,就连李嗣源大人这样的老臣,如今也被看得死死的,手下能动用的人马除了本部的数千人,其他的人马根本指挥不动。军阶越高,皇帝越不放心,枢密院看得越紧。李嗣源大人手下最骁勇的李从珂将军为此也极为不瞒,但是却毫无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