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埃山旁观路人甲

第385章 千里长安路三(第3页)

 “算是一个小朋友!说起来已经好久没有他的音信。但愿他一家平安无事。”

 这顿饭吃罢,众人各自安息,次日一早众人出城到达蒲津渡。黄河在这里水流平缓,河面平静,暗流漩涡很少,这与孔盛东在津河镇西边看到过黄河的磅礴气势完全不同,两边的渡口码头上停靠着数条宽甲板大木船,众人牵马上船,大船顺流达到河对岸后,再由纤夫拉到上游的码头边上。

 孔盛东没见过这样的场景,不由驻足看了好一阵。众人在李家护卫李安的带领下,再次上路后,沿黄河岸向南又走大半日后,到达了潼关之下。

 李清溪指着南边的层层山峦说道:“看,前面那就是潼关,由潼关往西去长安,而由潼关往东则可达到洛阳、汴州。”

 孔盛东驻马观看,看到南边一个较小河湾上的高台处,影影绰绰有一座关隘,从远处看规模并不大,他心中与雁门关做比较觉得还是雁门关的地势更险要,落差更大,防御功能也更强。

 李清溪像是知晓了孔盛东心中所想,对他低声说道:“潼关防御不是依靠单纯的一座关隘,它的南边有牛头原、麟趾原、风翼原三座大丘,在麟趾原上还有自南向北五座关隘,十二座烽火台,连同秦岭、黄河天险,联合构成潼关防线,从而实现扼守南北,遥控东西的兵家必争之雄关,所以与其说潼关是一道关隘,还不如说是数道关隘结合地理形成的一条铁链般的复合防御体系。”

 孔盛东顺着李清溪所指方向看到南边一级级抬高的山峰和看不到尽头的秦岭山脉,这才明白潼关的不一般之处。他心想,看来除了西隘口那种全靠一夫当关险要地势防御的关隘,雁门关、潼关其实都是依仗地理结合关隘、烽火台构建的一套环环相扣的防御体系在产生防御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