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埃山旁观路人甲

第391章 手下之爱将(第2页)

李嗣源对此大为宽慰,亲自召见了穆有粱三四次,越深入接触,他心里对这位硬汉越喜欢,可是越这样,他越不敢表露的太明显,因为李嗣源知道穆有粱不像孔盛东,最不喜欢在别人的羽翼庇护下作战。

两人私下谈话时,穆有粱心知李嗣源的想法,但是他的性格就是那样,就像一把没有刀鞘的宝刀,放在哪里也是明晃晃、硬邦邦。穆有粱的原话是:“众人都知道双宁营和大人的关系,双宁营在作战中但凡有一丝退却,在别人眼里都会低看大人,觉得大人看人、用人的眼光有问题,如果这样,大人如何能统领各地派来的援军?这个时候即使双宁营死伤再大,也得第一个冲锋。我穆有粱更不能贪生怕死,龟缩在后面当指手画脚、胆小如鼠的没骨头将军!”

这番话说得铁骨铮铮,连李嗣源的几个儿子听说后都对这位穆将军心服口服。李嗣源之子李从珂在战场上很少佩服人,但是在短短半个月内,他甚至觉得穆有粱完全可以胜任幽州巡防将军的位置。

李从珂对李嗣源建议道:“父亲,像这样的忠勇之人,为何不收罗到唐军中,给他谋个好位置,将来说不定这位穆将军也能成为一员猛将。”

李嗣源却回答:“不是时候啊!穆将军作战勇猛,性格刚毅,这是为将的基本素养,但是新朝刚刚建立,朝内各方阵营尚未平稳,你我父子属于老晋王麾下旧将,与皇帝手下的新晋将领们以及以朝内文官集团、监军团体根本谈不上什么交情,皇帝又喜欢听信谗言,疑心重,这个时候我们推荐上去的人不但很难受到重用,甚至会有别有用心之人说我们在军中网罗自己的势力。唉......为父这几年四处征战,尽量不在皇帝面前多露面、多说话,也是存着避嫌加避险的想法。”

李从珂也听到过不少这样的说法,经李嗣源一明说,这才明白李嗣源的良苦用心。他有些愤然地说道:“哼.......父亲带着我们几个兄弟这两年在潞州、魏州、镇州、定州、幽州屡次击败叛军,一年到头几乎马不停蹄在外奔波作战,连手下的双宁营将领也不得不身先士卒替皇帝卖命,结果还不如几个善于言辞的宦官受信任。朝中时不时有人给我们父子说坏话,削弱我们的本部人马,可是真到打硬仗,又要我们全力以赴拿出家底拼命,说起来真让人寒心。前日妹夫石敬瑭因为与监军大人不和,两人稍微起了一点争执,那个阉人马上说要给枢密院写奏章,给我们告状,说我们不尊重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