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6章 无畏擒龙(31)(第3页)
中午,李铁柱带着双胞胎来了。两个小伙子晒得黝黑,胳膊上的肌肉线条愈发明显,手里提着个巨大的铁桶,里面装着刚钓的草鱼。“给叔炖个鱼汤,”弟弟挠着头笑,“我哥说玉米炖鱼最鲜,特意多钓了两条。”
“快去处理干净,”吴畏推着他们往厨房走,“正好让孩子们见识见识,什么叫真正的‘铁锅炖’。”
张起灵在灶台边忙碌,吴畏给他打下手,两人配合得默契十足。张起灵片鱼的时候,吴畏就往锅里倒油;张起灵往汤里加玉米块时,吴畏就负责添柴,火苗舔着锅底,把两人的影子投在墙上,像幅晃动的皮影戏。
“还记得在秦岭神树,我们烤的鱼吗?”吴畏往灶膛里添了块柴,火星溅出来落在脚边,“那时候没调料,就撒了点盐,你还说比宫里的御膳好吃。”
“嗯。”张起灵往汤里撒了把葱花,香气瞬间弥漫了整个厨房,“因为是你烤的。”
吴畏的脸颊有些发烫,低头假装整理柴火,耳朵却悄悄红了。锅里的鱼汤咕嘟冒泡,玉米的甜混着鱼肉的鲜,像把所有的温暖都熬进了这锅汤里。
孩子们在院子里玩“玉米大战”,把玉米粒扔得满地都是。念安用玉米须当胡子,扮成老爷爷;阳阳把玉米叶顶在头上,说是“绿帽子将军”;吴邪的小侄子则用玉米秆搭城堡,说是“要保护玉米龙”。肥猫蹲在玉兰树上,看着满地的玉米粒,尾巴馋得直晃,却被吴畏吼了句“不准吃”,委屈地缩成了团。
鱼汤炖好时,玉米发糕也热透了。众人围坐在凉棚下,捧着碗喝得满头大汗。李铁柱的双胞胎抢着给张起灵夹鱼腹,说是“这部分最嫩,补身子”;念安则把自己碗里的玉米块都夹给阳阳,嘴上却说“我不爱吃这个”;吴邪的小侄子捧着碗鱼汤,非要喂肥猫,被李铁柱一把夺过去:“猫不能喝这么咸的!”
“说起来,”李铁柱喝了口酒,“这俩小子下个月要去参加世界青年锦标赛,组委会说要拍个纪录片,问能不能来院子里拍点素材,就拍他们小时候在这玩的样子。”
“当然能。”吴畏笑着说,“让他们也看看这玉米堆,当年他俩总躲在里面偷吃粘豆包,被我抓了个正着。”
哥哥挠着头笑:“那时候觉得粘豆包是世界上最好吃的东西,现在天天吃训练餐,才知道叔做的才是真的香。”
下午,众人一起炒瓜子。小家伙站在小板凳上,费力地挥动着锅铲,吴畏在旁边帮他调整火候,张起灵则往锅里撒了把盐,说是“这样不容易糊”。瓜子的焦香混着玉米的甜,在空气里弥漫,像把整个秋天的暖都揉在了一起。
“你说,”吴畏看着翻炒的瓜子,突然想起什么,“等我们走不动路了,这院子给谁?”
张起灵往灶膛里添了块柴:“留给孩子们。”他指了指在玉米堆里打滚的念安和阳阳,“让他们继续烤玉米,炒瓜子。”
“嗯,”吴畏点头,“还要在院子里立块碑,写上‘凤麟在此相守一生’,让他们知道,这里曾经有两个傻瓜,守着一棵树,守着一个院子,守着一群人,过了一辈子。”
张起灵的嘴角微微上扬:“不是傻瓜。”
“那是什么?”吴畏笑着问。
“是我们。”张起灵看着他,眼里的温柔几乎要溢出来。
吴畏的心猛地一跳,低头继续翻炒瓜子,脸颊有些发烫。瓜子的焦香在空气里弥漫,像他们此刻的心情,暖得让人发晕。
傍晚,夕阳把玉米堆染成了金红色。炒好的瓜子装在十几个小布袋里,分给每个人当零食。念安把自己的布袋塞进阳阳书包,偷偷说:“这是我们的秘密,别告诉别人。”
阳阳用力点头,把木刻凤凰塞给念安:“这个给你,保护你不被玉米龙吃掉。”
孩子们离开时,每个人的口袋里都鼓鼓囊囊的,装满了烤玉米和炒瓜子。李铁柱的双胞胎扛着剩下的玉米秆往柴房走,背影比去年又挺拔了些,像两棵正在茁壮成长的白杨树。
张起灵坐在石凳上,手里摩挲着阳阳送的木刻凤凰,吴畏靠在他肩上,看夕阳一点点沉入西湖。玉米叶在风里沙沙作响,像在诉说着什么,又像什么都没说。
肥猫从玉兰树上跳下来,蜷在张起灵脚边,喉咙里发出满足的呼噜声。远处的茶馆飘来炒茶的清香,李铁柱的菜馆里传来“刚出炉的糖火烧嘞”的吆喝,西湖上的游船汽笛长鸣,像在和这院子里的烟火气打招呼。
“明天,”吴畏轻声说,“把玉米须收起来吧,晒干了能泡茶,降血糖。”
“好。”张起灵点头,目光落在墙角的玉米堆上,那里的玉米粒已经被孩子们踩得满地都是,像撒了层金粉。
“再种点冬小麦,”吴畏继续说,“冬天能看到绿油油的苗,开春割了还能磨面粉,给孩子们做馒头。”
“好。”
风穿过玉米堆,带着淡淡的焦香,拂过石桌上的空碗,拂过两个交握的手掌,拂过这永远热闹的秋天。吴畏知道,故事还在继续——明天会有新的玉米成熟,后天会有新的孩子来烤玉米,世界锦标赛的纪录片里会出现这院子的镜头,木刻凤凰会被念安珍藏在抽屉里,而他和张起灵,会一直守在这里,看着冬小麦绿了又黄,看着孩子们来了又走,把每个平凡的日子,都酿成时光里最醇厚的酒,岁岁年年,永不散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