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4章 无畏擒龙(139)(第2页)
他往花瓣上喷了口酒,酒液在花瓣上凝成五角星的霜花,霜花里突然浮出群冰灵的影子,正往守脉人碑的方向飘——是极北的地脉灵体顺着三灵信物的气息游来了。白灵的玉佩飞至霜花上方,红光在冰灵影子里流转,映出三百年后的冰原:新的冰灵正在玄冰地脉珠旁嬉戏,珠身上的裂纹已经被金色的汁液填满,是三百年后的守护者用龙鳞粉和安魂花蜜修补的。
“它们在感谢我们。”白灵指尖轻触玉佩,“白衣姐姐说,地脉灵体的记忆能跨越时空,极北的冰灵记得我们在冰锁城的守护,特意托秋风送来谢礼。”她指着筐底的片枯叶,叶纹里嵌着些青黑色的砂粒,“是归墟的‘定海神砂’,三百年前玄沧用它镇住了海眼,现在顺着地脉流到了洛阳。”
小望的铜铃从树洞里滚出来,铃身沾着些暗红的果肉,是被石榴汁泡透了。他摇响铜铃,铃音里混着地脉灵体的絮语:“它们说三百年后的守脉人碑前,每天都有人来献花,有白发的老人,有背着书包的孩子,还有些带着罗盘的外乡人,说是从极北、南疆来的,想看看守护中原的地方。”
守脉令在祠堂的供桌上发烫,背面的地脉图突然渗出些金色的汁液,在中原腹地的位置凝成朵花,花瓣上的纹路是五灵守护阵的变体,花心嵌着颗小小的石榴籽——是地脉在孕育新的守护印记。爷爷的笔记自动翻开,空白页上浮现出幅新画:三百年后的洛阳城,几个年轻人正在鼓楼敲鼓,鼓面上的镇煞司徽章与我们修补的裂缝严丝合缝,鼓槌上缠着红布,布角绣着铜铃的纹路。
画旁写着行小字:“当鼓声传到极北冰原时,玄冰地脉珠会发光;传到归墟眼时,玄沧会跃出海面;传到南疆瘴气林时,竹灵会摇响叶片——这是地脉最热闹的回信。”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三叔公扛着捆麻绳走进院子,绳上系着些褪色的符纸,是当年贴在血煞墓入口的镇冰符:“我把这些符纸烧成灰,混在麻线里重新搓绳,系在铜铃上,三百年后风吹过时,铃音里会带着镇煞司的咒文。昨晚梦见你爷爷在绳上打结,打的是‘三生结’,说要让过去、现在、未来的守脉人永远系在一起。”
老太太往铜铃里塞了把炒麦,是用今年的新麦混着龙鳞粉炒的:“这麦香能飘三百年,等三百年后的孩子闻到,就知道洛阳的秋天来了。对了,我把祠堂的门槛刨了块木屑,磨成颗珠子串在绳上,珠子里能看见咱们现在的影子,就像咱们还在摇铃似的。”
炒麦刚接触到铜铃,就“噼啪”爆出串火星,在铃口凝成朵金色的麦穗,穗粒上的纹路是守脉令的五角星。火星溅落在石榴树下,竟钻出丛翠绿的麦芽,芽尖顶着颗小小的露珠,露珠里映着三百年后的麦浪,浪尖上漂着个小小的铜铃,正往洛阳城的方向摇。
守脉令突然从供桌上跳下来,往邙山的方向飞去。我们追至守脉人碑时,发现碑座的裂缝里冒出些金色的根须,缠着块青铜片,上面刻着“镇煞司长江分站”——是当年在长江口驿站找到的定波符拓本碎片!老油条用工兵铲撬开裂缝,根须下藏着个木盒,里面装着半块生锈的令牌,牌面的“守”字已经模糊,却在接触到守脉令时亮起金光。
“是吴承安的副手令牌!”我擦去牌面的锈迹,露出背面的刻字,“他当年在长江流域巡查时丢的,没想到顺着地脉滚到了这里。”令牌的缺口与守脉令严丝合缝,拼在一起的瞬间,碑座突然震动,裂开道暗格,里面藏着卷泛黄的布帛,画着中原地脉的“隐脉图”,标注着七个从未被发现的灵体聚居地。
布帛的边角绣着朵安魂花,花蕊里缝着根银色的发丝,是白灵的——三百年前的镇煞司校尉竟藏着三百年后的灵物!白灵的玉佩突然发烫,红光在发丝上流转,映出个穿青布衫的身影,正往布帛里缝东西,侧脸的轮廓与白灵有七分相似,手背上也有个淡淡的月牙印——是白灵的先祖!
“原来守护的血脉早就连着了。”白灵指尖轻抚发丝,“白衣姐姐说,每个守脉人的先祖都曾是镇煞司的人,只是时光冲淡了记忆,却冲不散地脉里的羁绊。”
老油条往暗格里塞了包炸药,引线缠着龙鳞粉:“胖爷我给三百年后的小家伙们留个‘惊喜’,等他们找到隐脉图时,点燃引线能炸出串烟花,让地脉灵体知道新的守护者来了。”
小望的铜铃突然响了,铃音顺着隐脉图的纹路往地脉里钻,布帛上的七个聚居地突然亮起光点,其中个光点在洛阳城的西北角闪烁,是片废弃的窑厂!我们赶至窑厂时,发现窑膛的灰烬里嵌着些金色的陶片,拼起来是个小小的石榴,果实里坐着四个模糊的人影,正举着酒杯往嘴里倒——是我们当年在东海无名岛的剪影!
“这窑是镇煞司烧法器的地方!”我拾起片陶片,边缘还沾着些青黑色的釉料,“是用极北的玄冰土和南疆的毒煞泥混合烧制的,能保存灵力三百年不消散。”窑底的灰烬里藏着个铜匣,里面装着把断剑,剑鞘上的鳞片与玄沧的伴生鳞一模一样,剑柄刻着“玄沧赠镇煞司”——是三百年前玄沧送给镇煞司的礼物!
断剑接触到守脉令的瞬间,突然发出龙吟般的嗡鸣,窑厂的地面裂开道缝,露出下面的暗河,河水泛着金光,往洛阳城的方向流去——是连接归墟与中原的“地脉溪”!老油条往暗河里撒了把龙鳞粉,河水突然沸腾,浮出些金色的鳞片,顺着溪流漂去,在水面上拼出“守脉人”三个字。
回到老宅时,暮色已经漫过石榴树梢,祠堂的供桌上,守脉令、镇魂镜、铜铃、玉佩与新找到的令牌、断剑、布帛围成个圆,圆中心的空隙里长出颗小小的石榴苗,苗叶上的纹路是所有守脉人的名字,从吴承安排到三百年后的空白处。
爷爷的笔记突然自动合拢,封面上的“守脉记”三个字泛着金光,飞至苗顶,化作片金色的叶子。白灵的玉佩映出三百年后的画面:新的守护者正在祠堂里添加供品,他们带来了极北的冰灵泪、南疆的竹灵芯、归墟的海砂,摆在我们的旧物旁,供桌瞬间摆满了五行灵物,像场跨越时空的聚会。
“他们在延续我们的习惯。”小望摇响铜铃,铃音里混着三百年后的回应,“地脉灵体说,当供桌上的五行灵物聚齐时,中原的地脉会发出‘嗡鸣’,那是在告诉所有煞气,守脉人从未离开。”
老油条往供桌前的空位摆了个酒杯,倒满安魂花酒:“给三百年后的自己留着,等咱们在轮回里遇见,就着这杯酒,把没说完的故事好好说说。”他突然指着墙头的月光,光里浮着些金色的粉末,正往石榴苗的方向落,“是轮回虫带着三百年后的酒气回来了,看来他们也在往咱们的方向敬酒呢。”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我望着苗叶上跳动的名字,突然明白爷爷说的“守护是场永不停歇的宴席”是什么意思。我们只是宴席上的过客,却在桌上留下了酒杯、碗筷和未喝完的酒,让后来者能循着香气找到这里,继续这场跨越时空的欢聚。
夜风穿过窑厂的方向,带来陶土的气息和三百年未变的烟火气。守脉令的光芒在供桌上轻轻跳动,像在说“别急,故事还长着呢”。我知道,这不是中场休息,甚至不是新的章节,只是宴席上添了道新菜,换了壶新酒,让每个围坐桌前的守脉人,都能在酒气里尝到属于自己的那口滋味。
远处的守脉人碑在月光下泛着金光,碑前的安魂花轻轻摇晃,像在为这场永不散场的宴席伴奏。而我们,正往厨房的方向走去,老油条喊着要加双倍牛肉的胡辣汤,白灵在收拾新采的安魂花,小望的铜铃在口袋里叮当作响,守脉令的温度透过衣料传来,像块永远暖着的烙铁。
这故事,会在胡辣汤的香气里,在铜铃的余音里,在每个守脉人举起的酒杯里,继续往下写,没有结尾,也不需要结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