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7章 有我无敌(22)(第3页)
老头的肩膀猛地一颤,手里的牛绳掉在地上,牛“哞”地叫了一声,挣着往村口跑。他转过身,嘴唇哆嗦着:“你……你怎么知道……”
“张庆山的发报键,李淑敏的画,王长河的命,我们都见过了。”吴迪从兜里掏出那块刻着符号的木头,“现在轮到‘鸟窝’了。”
老头盯着木头看了半晌,突然叹了口气:“跟我来吧。”
瓦房里很暗,靠墙摆着个旧木柜,上面放着个相框,里面是个穿旗袍的女人,正是档案馆名册上的李淑敏,只是照片上的她怀里抱着个婴儿,笑得很温柔。
“这是我奶奶。”老头指着相框,声音低沉,“当年她从天津回来,肚子里就怀着我爹,说是日本人追得紧,张叔和王叔留在后面掩护。”他顿了顿,从木柜里拿出个布包,打开来,是本线装的画册,封面上画着只海东青,跟那块玉佩上的一模一样,“这是她留下的,说等‘带鸟的人’来了,再打开。”
吴迪翻开画册,里面是工笔花鸟,每一页都画着不同的鸟,有麻雀、喜鹊、杜鹃,最末一页是只海东青,嘴里叼着个环,环上刻着密密麻麻的小字,是数字和字母的组合。
“是坐标。”吴迪的指尖划过那些小字,“北纬三十七度,东经一百一十九度……是唐山的方向。”他翻到前一页,画的是只杜鹃,翅膀下藏着行小字:“七月十三,火中取栗,水载其行,土掩其踪。”
“七月十三是焚楼那天。”瘦猴突然明白过来,“火中取栗是指从电报局拿走密件,水载其行是顺着卫津河运走,土掩其踪就是藏在鸟窝村!”
老头点点头:“我奶奶说,当年她把军火库的坐标画成鸟的形态,藏在画册里,张叔带着发报键去唐山发报,王叔留在天津打掩护,说是等日本人以为东西在天津,他们就能把真正的坐标送出去。”他叹了口气,“可张叔再也没回来,有人说他被日本人抓了,也有人说他掉进河里淹死了。”
吴迪的目光落在画册最后一页的海东青上,鸟的爪子下踩着块青石板,石板上刻着个小小的“十”字。他突然想起天津老洋楼的地下室,那些档案柜后面的墙是空的,敲着有回声——那里肯定藏着张庆山的尸体,或者说,是他用自己的命换来的“最后坐标”。
“王长河不是叛徒。”吴迪合上画册,“他是在等,等有人带着发报键来,把张庆山没发完的电报发出去。只是守得太久,把自己守成了‘守物’,以为青石板下是玉玺,其实是他自己的执念。”
老头突然指向院墙角:“我奶奶说,张叔要是没回来,就去村后的山洞看看,那里有他留下的‘信’。”
村后的山洞藏在一片密林里,洞口被藤蔓遮住,掀开藤蔓,一股潮湿的腥气涌出来,跟天津石室里的味道一模一样。吴迪打开头灯,光柱照进去,洞里很宽敞,正中间摆着个石台,上面放着个铁皮盒,跟槐树上的那个一模一样,锁也是铜制的鸟形锁。
“是张庆山的。”吴迪一眼就认出来,锁上的鸟形图案比发报键上的更完整,鸟嘴处有个小缺口,像是被什么东西砸过,“他果然来了唐山,只是没来得及发报,就藏在了这里。”
他用那两块刻着符号的木头拼成钥匙,插进锁孔,“咔哒”一声,锁开了。铁皮盒里没有军火库的坐标,只有半张烧焦的电报底稿,上面的字迹己经模糊,只能认出几个字:“……日军增兵,七月十五……总攻……”
“七月十五是焚楼后的第三天。”吴迪的心猛地一沉,“日本人要在七月十五对冀东抗日根据地发动总攻,张庆山是想把这个消息发出去!”他翻到底稿背面,有行用鲜血写的字:“鸟己死,卵尚存,待孵化。”
“鸟己死是说他自己牺牲了。”瘦猴的声音有些发颤,“卵尚存……是指密码还在?”
“是指人。”老头突然开口,“我爹是七月十五生的,奶奶说他是‘鸟卵’,等时机到了,就能孵化出‘新的鸟’。”他指着石台后面的石壁,“我奶奶说,石壁后面有个通道,通往当年的秘密电台,只是被堵死了,她说等‘带鸟的人’来了,才能打开。”
吴迪用工兵铲敲了敲石壁,发出空洞的响声。他沿着石壁摸索,在角落处摸到块松动的石头,用力一推,石头“轰隆”一声掉在地上,露出个黑漆漆的通道,里面飘着股机油味。
“是电台室。”吴迪的头灯照进去,里面有个生锈的发报机,旁边堆着些电池,“张庆山当年就是在这里发报的,只是没发完就被发现了,只能把底稿藏在铁皮盒里,再堵死通道。”
通道很窄,只能容一个人爬行。吴迪第一个爬进去,发报机上落满了灰尘,键盘上的字母己经模糊,但其中一个键上刻着个小小的鸟形符号,跟发报键芯子上的一模一样。
“是同一个发报机。”吴迪把发报键芯子取出来,往发报机上一安,严丝合缝,“张庆山带着芯子从天津到唐山,就是为了用这个电台发报。”他按下那个鸟形键,发报机突然“滋啦”响了一声,像是有电流通过。
瘦猴和老头也爬了进来,通道里顿时显得拥挤。瘦猴指着发报机旁边的一个木箱:“迪哥,你看这个!”
木箱里装着些雷管和炸药,上面贴着张纸条,是张庆山的字迹:“若卵未孵化,以火焚之,不留给日本人。”
吴迪突然想起天津老洋楼的焚楼事件,原来张庆山早就做好了最坏的打算,无论密件能不能送出去,都不能落到日本人手里。他的目光落在发报机的显示屏上,上面有几个模糊的光点,像是信号。
“还有电。”吴迪把画册上的坐标输进去,发报机“滴滴答答”响了起来,屏幕上的光点开始移动,组成一个清晰的图案——是个巨大的鸟形,覆盖了整个华北地区,翅膀的位置标着密密麻麻的小点,每个小点旁边都有个数字。
“是军火库的分布图!”瘦猴激动得差点跳起来,“每个小点都是一个军火库,数字是弹药数量!”
吴迪没说话,他注意到鸟形图案的心脏位置,有个红色的小点,旁边标着“0”——那里是遵化,清东陵的方向。他突然想起什么,从兜里掏出那块海东青佩的碎片,里面的木符上刻着的符号,跟红色小点旁边的符号一模一样。
“真正的秘密在这里。”吴迪指着红色小点,“0不是代表没有弹药,是代表‘空’,日本人把最重要的军火库藏在了清东陵的地宫下,用皇陵做掩护!”
发报机突然发出刺耳的警报声,屏幕上的光点开始闪烁,像是被什么东西干扰了。吴迪的头灯扫向通道口,那里不知何时多了个黑影,三个脚趾,正顺着石壁往上爬,带来股浓烈的腥气。
“是‘守物’。”瘦猴的声音发紧,“从天津跟过来的!”
吴迪没回头,手指在发报机上飞快地敲击,把军火库的坐标和清东陵的秘密发了出去。他不知道发给谁,但他知道,总会有人收到的,就像当年张庆山、李淑敏、王长河相信的那样。
发报机的屏幕突然暗了下去,警报声停了。通道口的黑影停在原地,像是在犹豫。吴迪抓起一块炸药,点燃导火索:“张庆山说‘以火焚之’,今天就遂了他的愿。”
老头突然抓住他的手:“等等!我奶奶说,通道后面有个出口,通往清东陵的后山!”
吴迪把导火索吹灭:“走!”
三人顺着通道往后爬,身后传来“守物”抓挠石壁的声音,越来越近。通道尽头果然有个出口,外面是片松林,能看见远处的清东陵,红墙黄瓦在夕阳下闪着光。
“他们来了。”老头指着松林深处,那里出现了几个黑影,穿着黑色的衣服,手里拿着探测仪,正往这边走,“是‘寻鸟人’,这些年一首有人来村里打听,说是要找‘民国的鸟’。”
吴迪把画册和发报键芯子塞进老头手里:“你带着这些走,往东边跑,那里有八路军的后代,他们会保护你。”他从兜里掏出黑狗血,往自己和瘦猴身上抹了抹,“我们引开他们。”
瘦猴握紧工兵铲:“迪哥,那你小心……”
“放心。”吴迪笑了笑,指了指清东陵的方向,“皇陵里的东西,比‘守物’厉害多了,他们要找‘鸟’,就让他们去地宫找吧,那里有张庆山留下的最后一份‘大礼’。”
他拽着瘦猴往松林深处跑,身后传来“寻鸟人”的喊声和“守物”的嘶吼。吴迪回头看了一眼,老头己经钻进密林,手里的画册在夕阳下闪着光,像只展翅的海东青。
清东陵的红墙越来越近,吴迪能听见自己的心跳,跟发报机的滴滴声重合。他知道,这不是结束,张庆山的“大礼”、李淑敏的“鸟”、王长河的“守”,还有那些藏在地宫下的秘密,才刚刚开始——就像那只永远在飞翔的海东青,只要还有人记得,就永远不会落地。
松林里的风越来越大,吹得松针哗啦作响,像是在发送一封跨越时空的电报,收件人是所有“带鸟的人”,内容只有三个字: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