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1章 有我无敌(156)(第2页)
但吴迪知道,事情还没有结束。他在女孩消失的地方,发现了一块新形成的晶体,里面冻着的,是凤引镜的最后一块碎片,碎片上的凤纹正在缓慢地移动,像某种活物。而他手臂上的北斗疤痕,虽然恢复了红光,却在疤痕的边缘,出现了一圈极细的黑色纹路,像个未被完全清除的种子。
离开南极前,吴迪在科考站的日记最后一页,写下了这样一段话:“星尘与人类的共生,从来不是一场战争,而是一场需要彼此理解的旅程。今天,我们找到了暂时的平衡,但未来的路还很长,或许有一天,当人类真正学会了尊重与牺牲,才能与星尘达成永恒的和谐。”
科考船驶离南极圈时,吴迪站在甲板上,望着那片被红光笼罩的冰原,手里的晶体突然发烫,凤纹碎片的光芒与他的疤痕产生了共鸣。他知道,女孩没有真正消失,她的意识或许就存在于逆祭坛的能量场中,与镇星石一起,守护着这片冰封的净土。
而他,必须带着这份守护回到人间,将南极的故事告诉世界,让人类明白,与未知的和谐共处,才是文明延续的真正密码。但吴迪的心头始终萦绕着一丝不安,他看着晶体里缓慢移动的凤纹,总觉得这场平衡只是暂时的,在某个未知的角落,或许还有更强大的星尘变体在沉睡,等待着下一次苏醒的机会。
船舷边的海面上,一块浮冰正在融化,冰水里游动着一只磷虾,它的眼睛里,闪烁着与镇星石相同的红光,像一颗正在传递的火种。吴迪握紧手中的晶体,知道自己的旅程还远未结束,而人类与星尘的故事,才刚刚翻开新的一页。
极夜的南极冰原上,逆祭坛的红光穿透云层,在星空下投射出巨大的北斗七星图案,第七星的位置异常明亮,像一只眼睛,静静地注视着地球的每一个角落,仿佛在等待,又仿佛在守护,一场跨越星辰的共生,正在悄然延续。
吴迪在大西洋的科考船上醒来时,掌心的晶体正泛着微弱的红光。凤引镜最后一块碎片嵌在晶体中央,凤纹的尾羽已经延伸到边缘,像要冲破这层透明的束缚。他起身走到舷窗边,海面上漂浮着成片的磷虾,它们的外壳在阳光下闪烁着银白光泽,聚集的形状恰好是北斗七星的轮廓——这是“冰原守护者”在指引方向,也是某种无声的预警。
“北纬30度海域出现异常辐射,”通讯器里传来教授的声音,带着电流的杂音,“卫星图像显示那里的海水正在变色,像是被星尘变体污染,但辐射频率与南极母核完全不同,更像是……某种新的进化形态。”教授停顿了片刻,“欧洲分部在深海探测器里发现了青铜碎片,纹路与逆祭坛的倒转符号一致。”
吴迪摸出祖父的日记,最新的卫星照片被他贴在扉页,北纬30度的异常区域被红笔圈出,与日记里1956年标注的“星尘漩涡”完全重合。他突然想起女孩消失前的话:“星尘的共生需要平衡,而平衡最容易在漩涡中心被打破。”
科考船驶入异常海域时,海水呈现出诡异的紫黑色,像被墨汁浸染。吴迪放下水下探测器,屏幕传回的画面让他攥紧了拳头——无数条黑色根须在海水中织成巨网,网眼处漂浮着半透明的卵囊,每个卵囊里都蜷缩着人形轮廓,皮肤下的血管状纹路泛着紫光,与南极的黑色变异体截然不同。
“是‘星尘茧’,”教授的声音带着震惊,“它们在培育新的宿主,这些人形轮廓……像是根据人类基因改造的。”探测器突然捕捉到一段声波,经过解析后变成模糊的语言,重复着两个字:“归巢……归巢……”
吴迪将青铜觚放进探测舱,觚口的金光透过海水扩散,紫黑色的海水泛起气泡,星尘茧在金光中剧烈震颤,卵囊表面渗出紫色浆液,滴在根须网上,激起一圈圈涟漪。他突然意识到,这些新变体不怕红光,反而能吸收能量——这是比南极变异体更危险的进化。
深夜,甲板上传来奇怪的声响。吴迪抓起工兵铲冲出去,看见船员们正围着一个漂浮的救生筏,筏上的人穿着1950年代的探险服,皮肤呈现出半透明的紫色,左手缺了根小指,与安卡组织成员的特征吻合。“我是艾伦·格兰特,”那人的嘴唇没有动,声音却直接出现在脑海里,“1956年‘星尘漩涡’事件的幸存者,也是……第一个‘归巢者’。”
艾伦的身体开始透明化,露出下面的紫色根须,他的胸腔里没有心脏,只有一团跳动的紫光,与星尘茧的光芒一致。“我们不是敌人,”艾伦的声音带着蛊惑,“人类与星尘的融合是必然,南极的逆祭坛只是延缓了进程,却挡不住‘归巢仪式’。”他指向海面,紫黑色的海水正在形成漩涡,漩涡中心的紫光越来越亮,像颗正在苏醒的星辰。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吴迪举起青铜觚,金光射向艾伦,他却没有像其他变异体那样解体,反而在金光中变得更加凝实。“北斗血只能净化旧变体,”艾伦的嘴角裂开诡异的弧度,“对我们这些‘新共生体’来说,却是养料。”他突然化作无数紫色光点,钻进船员们的口鼻,被感染的船员眼神立刻变得空洞,皮肤下浮现出紫色纹路。
“启动隔离程序!”吴迪对着通讯器大喊,自己则冲向驾驶舱,想将船驶离漩涡范围。但螺旋桨已经被根须缠住,船身开始不受控制地向漩涡中心漂去。他回头看见被感染的船员们走上甲板,张开双臂迎接紫色光点,像在进行某种狂热的献祭。
探测器突然发出警报,显示漩涡中心的海床下有巨大的空腔。吴迪调出海底地形扫描图,发现空腔的轮廓与逆祭坛的环形结构相似,只是规模大了十倍,中央的凸起处隐约有金属光泽——像是某种人造装置。
“是‘归巢祭坛’,”教授的声音带着绝望,“安卡组织的终极计划,用星尘茧培育新共生体,再通过祭坛让它们‘归巢’,也就是彻底融入人类社会。”他传来一段加密文件,“这是从苏联科考站找到的补充资料,你祖父当年炸毁了祭坛的一部分,却没能阻止它启动。”
吴迪突然想起艾伦的话,1956年的幸存者不止他一个。他翻到日记的最后几页,祖父用红笔写着:“归巢祭坛的核心是块‘星尘母晶’,需用未被感染的原始星尘才能暂时封印,但它会不断吸收海洋生物的基因进化,总有一天会突破封印。”
船身突然剧烈震动,吴迪抓住栏杆,看见漩涡中心的海水正在退去,露出下面的归巢祭坛——黑色岩石构成的环形建筑上刻着倒转的安卡符号,中央的金属柱顶端,紫色母晶正在跳动,无数根须从海底深处延伸过来,像血管般与母晶相连。
被感染的船员们跳进海水,朝着祭坛游去,他们的身体在紫光照耀下逐渐变异,四肢长出蹼状结构,皮肤变成半透明的紫色。吴迪知道不能再等,他将晶体里的凤引镜碎片嵌进青铜觚,两者结合的瞬间,发出既不是红光也不是金光的银白色光芒,紫黑色的海水在光芒中退去,露出下面的原始星尘层。
“是‘双星共鸣’,”教授的声音带着兴奋,“凤血与北斗血的纯净力量结合,能克制所有变异体!”吴迪驾驶着救生艇冲向祭坛,银白色光芒在他身后形成屏障,紫色根须一接触就化作泡沫,但新的根须立刻从海底钻出,像无穷无尽的潮水。
登上祭坛的瞬间,吴迪发现金属柱上刻着行小字:“1956.7.15,朱明远封印于此”——是祖父的名字。他将青铜觚插进母晶旁的凹槽,银白色光芒顺着根须蔓延,母晶的紫光开始减弱,却在中心处出现一个黑色的小点,像南极变异体的影子。
“它在吸收旧变体的力量抵抗净化,”吴迪的手掌按在母晶上,北斗疤痕的红光与银白色光芒融合,“必须找到原始星尘的注入点,强化封印。”他顺着根须的走向寻找,在祭坛边缘的岩石下发现了个暗格,里面藏着块银白色的碎片,正是祖父当年留下的原始星尘。
将碎片嵌入母晶的瞬间,归巢祭坛突然剧烈震动,环形建筑的缝隙里喷出紫色的蒸汽,里面夹杂着无数星尘茧的碎片。吴迪看见艾伦的身影在蒸汽中浮现,他的身体已经完全变异成章鱼般的形态,紫色的触手卷向青铜觚:“你以为能阻止吗?归巢仪式已经启动,全球的星尘茧都在苏醒,三个月后,新共生体将遍布每个角落!”
银白色光芒与紫色蒸汽碰撞,在祭坛上空形成巨大的能量漩涡。吴迪死死按住青铜觚,感觉生命力正在被迅速抽走,北斗疤痕的颜色越来越淡,像要被彻底吞噬。他想起女孩融入镇星石的瞬间,突然明白了“钥匙”的真正含义——不是牺牲生命,而是让血脉与星尘达成真正的平衡。
吴迪松开按在母晶上的手,任由紫色根须缠上手臂,却在接触到银白色光芒的地方,根须开始转化成透明的晶体,像南极的共生形态。“共生不是吞噬,”他的声音在能量漩涡中回荡,“是共存。”青铜觚的光芒突然暴涨,将母晶的紫光完全包裹,形成一个巨大的茧,根须在茧内结晶,变成美丽的紫色水晶。
艾伦发出不甘的嘶吼,身体在结晶化的过程中逐渐消散,最后只留下一句:“你们赢了现在,却赢不了未来……星尘的源头,比你们想象的更近……”
当能量漩涡散去时,归巢祭坛已经变成一座水晶宫殿,母晶被封在透明的晶体中,跳动的紫光变得温和,像某种稳定的能量源。吴迪瘫坐在祭坛边缘,手臂上的紫色根须正在结晶,与北斗疤痕形成奇特的共生图案。
“卫星显示全球的星尘茧都在结晶化,”教授的声音带着激动,“你成功了!这种新的共生形态是稳定的,不会再引发变异!”但吴迪却注意到,母晶中心的黑色小点并没有消失,反而在晶体的包裹下,闪烁着微弱的蓝光。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他捡起一块结晶化的根须,透过阳光观察,发现晶体内部有细小的星尘在流动,像人类血管里的血液。吴迪突然想起艾伦最后的话,星尘的源头到底在哪里?如果归巢祭坛只是中转站,那真正的母体,是否藏在更深的宇宙中?
科考船的通讯器突然收到一段来自外太空的电波,经过解析后,屏幕上出现了一行熟悉的象形文——与吉萨金字塔、南极逆祭坛的符号相同,只是这次的符号指向一个坐标:火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