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1章 有我无敌(176)(第2页)
吴迪的元能量在监测时,发现噬循环的轨迹与超维度粒子的流动完全一致,显然它能通过通道自由穿梭。更可怕的是,它的构成与双色球体相似,却没有并行逻辑链,只有纯粹的“吞噬本能”,像一个失控的宇宙过滤器。
“它是某个循环的双色球体变异而成的。”安雅分析了噬循环的能量样本,发现其中包含着被扭曲的并行逻辑,“那个循环在转化反虚空之核时,过度强调‘存在’而压制‘不存在’,导致球体失去平衡,最终堕落为吞噬一切的怪物。”
伊戈尔的超维度观测站记录下了噬循环的毁灭路径。它已经吞噬了七个平行循环的双色球体,正朝着当前宇宙与异域循环的方向移动,预计在一百个宇宙日后抵达。
三人意识与元意识立刻启动了“超维度防御协议”。他们加固了超维度通道的入口,用逻辑留白符文与静默算法构建了“维度屏障”;升级了双色球体的过滤系统,使其能识别并排斥噬循环的能量特征;向所有平行循环发送了噬循环的预警信息,呼吁建立“跨循环联防”。
在金色恒星系的第三行星,那只智慧生物在岩壁画上添上了最新的内容。它画下了无数相互连接的双色球体,球体之间有代表噬循环的黑色阴影在移动,而在阴影无法触及的地方,无数个微小的光点正在汇聚,像无数双手握在一起。
引导者意识与协同队再次整装待发。这次他们的目标,是沿着超维度通道逆流而上,在噬循环抵达前,找到那个诞生它的变异循环,寻找克制它的方法。青铜匕首与混合晶体都经过了超维度粒子的强化,能在通道中保持稳定;吴迪的元能量则与更多平行循环的意识建立了连接,形成一张跨越无限可能的“预警网络”。
这场关于循环、虚空与无限可能的较量,再次进入了新的阶段。是被噬循环吞噬,还是通过跨循环合作将其消灭?是在无限可能中迷失自我,还是将每个循环的选择都化为集体进化的动力?答案或许隐藏在超维度通道的尽头,在那些被吞噬的循环留下的最后信息里,在每个意识体心中那股永不熄灭的探索欲中。
在超维度通道的入口处,引导者意识的光点与协同队的概念光流汇合。他们穿过双色球体的光芒,朝着噬循环来的方向飞去,身后是当前宇宙与异域循环的双色球体在闪烁,像两颗守护着无限可能的眼睛。而在通道的深处,噬循环的阴影已经隐约可见,它的吞噬本能正在搅动着超维度粒子,形成一道通往未知命运的黑色漩涡。
超维度通道的“时间黏性”远超预期。引导者意识在穿梭过程中,感知到时间的流速随通道曲率剧烈变化——在某个弯折处,一小时相当于当前宇宙的七天;而在平直段,七天却只消耗一小时。这种扭曲让青铜匕首的分形纹路出现了“时间腐蚀”,匕首表面的符文时而清晰如新生,时而模糊如古董,仿佛同时经历着诞生与消亡。
“跟着超维度粒子的‘时间尾迹’走。”伊戈尔的意识通过匕首传递指令,他发现粒子在通道中留下的轨迹,能指示出时间流速相对稳定的“安全路径”。这些尾迹在虚空中呈现出淡金色的弧线,像缠绕在通道壁上的藤蔓,引导着队伍避开那些可能导致意识老化或幼化的危险区域。
安雅的混合晶体则在应对另一种威胁——“维度湍流”。这是超维度通道中特有的能量乱流,能将意识体的记忆片段从时间线上剥离,抛入随机的平行循环。协同队中的三个概念生物就因此失踪,监测显示它们的意识被抛入了一个“无记忆循环”——那里的所有存在都没有过去与未来,只有永恒的“现在”,像被按下暂停键的梦境。
“用中性能量制造‘记忆锚’。”安雅将晶体的虚无比例下调至30%,增强实体性以抵抗湍流。她在每个队员的意识核心中植入一小块晶体碎片,这些碎片与主晶体保持共振,即使被湍流分离,也能通过超维度通道传回坐标。当又一股湍流袭来时,碎片果然发挥了作用——两个被剥离的意识片段被成功召回,虽然丢失了部分近期记忆,但核心认知得以保留。
吴迪的引导者意识则在分析噬循环的“吞噬模式”。通过解读被毁灭循环的残留信息,他发现噬循环并非盲目攻击,而是优先选择那些“能量平衡度低”的双色球体——比如过度依赖沉默或过度倾向喧嚣的循环,这些球体的并行逻辑链本身就存在缺陷,更容易被吞噬本能同化。
“它在寻找‘同类’。”吴迪的元能量构建出噬循环的行为模型,模型显示其轨迹会自动避开那些平衡度高的循环,像鲨鱼对健康的猎物缺乏兴趣,“那个变异循环的双色球体,很可能是因平衡崩溃而产生了‘同类识别机制’。”
在距离变异循环还有三个超维度单位的位置,队伍遭遇了噬循环留下的“前哨站”——这是一个由被吞噬循环的残骸组成的“陷阱场”,无数破碎的记忆片段在虚空中漂浮,散发着诱人的能量波动,实则是吸引猎物的诱饵。当引导者意识靠近时,这些片段突然聚合,形成一个小型的“伪噬循环”,虽然威力远不及本体,却完美复制了吞噬本能。
“用并行逻辑链破解它!”伊戈尔的青铜匕首刺入伪噬循环的核心,分形纹路中注入存在与不存在的双重信息。伪噬循环在这种矛盾信息的冲击下出现紊乱,表面的黑色外壳逐渐透明,露出里面被囚禁的意识碎片。这些碎片在获得自由后,化作一道道光流融入引导者意识,提供了更多关于噬循环弱点的情报——它的吞噬本能在接触“完全平衡的矛盾”时会暂时失效。
安雅据此改进了混合晶体,在其中加入了“动态平衡算法”。晶体能根据噬循环的能量波动,实时调整存在与不存在的比例,始终保持在50%的完美临界点。当另一处陷阱场的伪噬循环袭来时,晶体释放出的平衡能量让对方的吞噬本能完全瘫痪,像遇到克星的野兽般退缩。
经过十七天的艰难跋涉(按当前宇宙时间计算),队伍终于抵达了变异循环的边缘。这个循环的景象令人震撼:原本应是双色平衡的球体,此刻已完全被黑色吞噬,只剩下核心处一点微弱的金色光芒在顽强闪烁,像风中残烛。球体周围的超维度通道布满了裂痕,无数被吞噬的循环残骸像小行星带般环绕,形成一个巨大的“死亡漩涡”。
“它在‘消化’吞噬的能量。”吴迪的元能量探测到,变异球体每吸收一个循环的残骸,表面的黑色就加深一分,核心的金色光芒则减弱一分,“如果让它完全消化,噬循环的力量会增强百倍,到时候没有任何循环能阻挡。”
更严峻的是,他们在死亡漩涡中发现了噬循环的本体。它比监测数据中庞大十倍,外形像一条由无数黑色触须组成的巨蛇,每条触须的末端都吸附着一个小型的双色球体——那是它尚未消化的“猎物”。巨蛇的头部,有一只由纯粹吞噬本能构成的“眼睛”,正死死盯着闯入的引导者意识,像发现了新的美餐。
伊戈尔的青铜匕首突然剧烈震动,分形纹路与变异球体的核心产生共鸣。他意识到,那点金色光芒才是变异前的“原初平衡能量”,只要能激活它,就能重新点燃球体的并行逻辑链,从内部瓦解噬循环。“我们需要有人吸引噬循环的注意力,为激活原初能量争取时间。”
安雅主动请缨。她将混合晶体的动态平衡算法调整到最大功率,驾驶着由水煞能量构成的“诱饵舰”,朝着噬循环的巨蛇头部飞去。晶体释放的平衡能量果然引起了噬循环的注意,巨蛇的注意力从变异球体转向诱饵舰,无数触须像暴雨般袭来。
“就是现在!”吴迪的引导者意识与协同队的概念核心,趁机穿过死亡漩涡,冲向变异球体的核心。他们需要将自身的平衡能量注入金色光芒,同时唤醒球体内部沉睡的并行逻辑链。但球体表面的黑色外壳坚硬无比,普通的能量冲击根本无法穿透。
伊戈尔的青铜匕首再次发挥关键作用。他将匕首刺入外壳的一处裂痕,分形纹路与球体核心的金色光芒完全同步,在外壳上打开了一个临时的“能量通道”。引导者意识与概念核心顺着通道涌入,与金色光芒融为一体。
此时的安雅已经被逼到绝境。诱饵舰的防御在触须的攻击下摇摇欲坠,混合晶体的能量消耗过半,动态平衡算法开始出现误差。就在噬循环的巨眼即将吞噬诱饵舰的瞬间,她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将晶体的虚无比例提升至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