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3章 有我无敌(188)

新通天铃的龙纹在晨光里泛着哑光,我数到第五道山风掠过树梢时,终于在龙王沟的界碑前停下脚步。界碑上的“龙王在此”四个字被岁月磨得模糊,却在碑底新刻了行小字:“庚辰年秋,铃归原处”,是我的笔迹,刻痕里还嵌着镇母铃的碎片,在阳光下闪着细碎的光。

 

身后传来窸窣的响动,回头看见只通体乌黑的猎犬,叼着块染血的黑布从树林里钻出来。布片上绣着的铃铛徽章已经被撕烂,边角还挂着半片金虫的背壳——是武铃守的东西。猎犬将布片放在我脚边,喉咙里发出呜咽的低吼,尾巴却朝着西北方剧烈摇晃。

 

“还有漏网的。”我摸出木盒里的金虫铃,铃身的龙纹突然亮起,在猎犬头顶投射出幅动态的影子:三个穿黑衬衫的人影正往终南山的方向跑,其中一人背着个麻袋,袋口露出半截青铜剑穗,玉坠在影子里闪着红光,正是子明侯的佩剑。

 

猎犬突然朝着西北方狂吠,前爪在地上刨出个浅坑,里面埋着枚生锈的弹壳,与忆铃洞尸体旁的弹壳样式不同,底火处刻着个微型的铃铛图案——是铃眼组织的“死士”专用弹,据说里面混了铃虫的粉末,中者会被金虫啃噬内脏。

 

“他们想把佩剑带去‘铸铃台’。”婆婆的声音突然从树后传来,她的蓝布衫沾满了泥土,左臂缠着浸血的布条,手里却紧紧攥着半块龟甲,“终南山的焚铃窟只是幌子,真正炼通天铃的地方在铸铃台,那里有子明氏的祖炉,能重铸任何铃铛。”

 

龟甲上的裂纹在阳光下清晰可见,正好组成个“火”字。我突然想起铃经最后一页的记载:“祖炉燃,铃魂聚,血为引,万物寂。”原来武铃守的真正目的不是打破封印,是想用子明侯的佩剑当引子,在祖炉里炼出能吞噬万物的“寂铃”。

 

往终南山走的路上,金虫铃的震动越来越频繁。路过片被烧毁的树林时,发现焦黑的树干上挂着十几个铃铛,都是之前散落在山林里的小铃,铃口被熔成了封闭的球状,里面隐约有虫鸣——金虫被封在了里面,成了活的铃芯。

 

“是‘囚铃术’。”婆婆用树枝撬开一只铃球,里面的金虫已经死去,背壳上的铃舌却还在微微颤动,“死士用自己的血凝固了铃口,让金虫的怨气留在里面,这是要给寂铃当养料。”

 

树林深处的空地上,堆着几十具尸体,都是被铃眼死士灭口的村民,每人的胸口都插着只铃球,尸体周围的泥土泛着诡异的青黑色,踩上去能感觉到地下有东西在蠕动,像是无数只铃虫在土壤里穿行。

 

“祖炉的火快燃起来了。”婆婆突然指向终南山的方向,那里的天空泛着淡淡的红光,“铸铃台的位置在‘火烧坡’,传说子明氏的先祖就是在那里用天火炼出第一只青铜铃的。”

 

火烧坡的岩石果然是暗红色的,像是被烈火焚烧过千年。越往上走,空气里的硫磺味越重,隐约能听见风里夹杂着金属撞击的叮当声,与金虫铃的震动频率渐渐重合。

 

半山腰的石缝里卡着具尸体,是个铃眼死士,胸口插着柄青铜短剑,剑柄上的云雷纹还在发光,显然是被子明氏的后人所杀。他的手指指向山顶的方向,指甲缝里嵌着些银白色的粉末,凑近了闻有股杏仁味——是“化骨粉”,铃眼组织用来销毁证据的东西,遇血会化作青烟。

 

“是‘守铃人’干的。”婆婆认出短剑上的刻痕,“子明氏除了逃到瓦窑村的一脉,还有支隐在终南山,世代守护铸铃台,他们的剑上都刻着‘守’字。”

 

尸体旁的泥土里,藏着块巴掌大的青铜片,上面刻着半张地图,标注着铸铃台的机关分布,其中祖炉的位置被红笔圈出,旁边写着“需三物:侯剑、铃魂、血亲”。血亲指的是谁?子明氏的后人?还是……

 

金虫铃突然飞起来,悬在我头顶,铃身的红光投射出段影像:子明侯正将婴儿时期的铃母抱进祖炉,炉火烧得正旺,他的妻子跪在炉前痛哭,手里举着只青铜铃,正是镇母铃的另一半——原来铃母不仅是子明侯的女儿,还是第一个被当作祭品的血亲。

 

“他们要找庚辰年生的子明氏后人。”婆婆的脸色变得惨白,突然抓住我的手腕,她的指甲深深嵌进我的皮肤,“老陈,你娘是不是姓陈?瓦窑村的陈?”

 

我猛地想起母亲临终前的话,她说我们家祖上是从终南山迁来的,祠堂里供奉着只青铜铃。当时只当是老人的胡话,现在想来,母亲很可能就是子明氏的后人,而我——既是庚辰年生,又流着子明氏的血,正是铸铃台需要的最后一样东西。

 

山顶的铸铃台已经近在眼前,那是个巨大的圆形平台,中央立着座青铜熔炉,炉口的火焰呈碧绿色,跳动的火苗里隐约能看见无数只铃铛的影子。三个死士正围着熔炉,其中一人举着子明侯的佩剑,准备往炉里扔,另一人拿着个麻袋,里面传来微弱的挣扎声,像是有活人被塞在里面。

 

“是守铃人。”婆婆指着麻袋,“他们抓了守铃人当人质,逼他说出祖炉的秘密。”

 

金虫铃突然发出一声尖锐的鸣响,平台上的死士立刻警觉起来,举着枪朝我们的方向射击。子弹打在岩石上,溅起的碎石擦过我的脸颊,带着灼热的气息。我拽着婆婆躲到块巨石后面,看着死士将佩剑插进祖炉的凹槽里,炉口的碧火突然暴涨,将整个平台都照得如同白昼。

 

“时辰到了!”举剑的死士大喊着,从怀里掏出个黑色的铃铛,正是武铃守的万魂铃,“把血亲带上来!”

 

麻袋被解开,里面果然是个穿青布衫的年轻人,胸口绣着个“守”字,他的脸上满是血污,却死死地咬着牙,不肯屈服。死士将他拖到祖炉前,举起匕首就要划开他的手腕,想用血祭炉。

 

“就是现在!”我举起猎枪,朝着死士的手臂射击。子弹打在他的胳膊上,匕首掉在地上,发出清脆的响声。婆婆趁机将龟甲扔向平台中央,龟甲在空中裂开,碎片上的裂纹突然亮起金光,组成个巨大的“禁”字,将祖炉围在里面。

 

死士们没想到会遭到袭击,一时之间乱了阵脚。我趁机冲上台子,捡起地上的匕首,朝着举着万魂铃的死士扑过去。他反应极快,转身用万魂铃砸我的头,铃口喷出的黑气落在我的手臂上,立刻起了层红疹,痒得钻心——是铃虫的粉末。

 

“抓住他!他就是庚辰年的血亲!”死士认出了我胸口的印记,疯狂地大喊起来。另一个死士放弃了守铃人,举着枪朝我跑来,枪口的铃铛正对着我的心脏。

 

千钧一发之际,守铃人突然挣脱束缚,扑向举枪的死士,两人扭打在一起,滚到了平台边缘。守铃人抱着死士的腿,用力一掀,两人同时掉下了悬崖,只留下一声凄厉的惨叫。

 

举着万魂铃的死士见状,更加疯狂,挥舞着铃铛朝我砸来。我侧身躲过,匕首划开他的喉咙,鲜血喷在万魂铃上,铃身突然亮起红光,无数只冤魂从铃口飞出,朝着祖炉飞去,被碧火吞噬,炉口的火焰更加旺盛。

 

子明侯的佩剑在祖炉里发出嗡鸣,剑身上的云雷纹与碧火交织在一起,形成一道巨大的光柱,直冲云霄。我能感觉到体内的血液正在沸腾,与祖炉产生了强烈的共鸣,胸口的印记烫得像块烙铁,仿佛要被吸进炉里。

 

“快毁掉祖炉!”婆婆的声音带着哭腔,她正被最后一个死士缠住,布条缠绕的左臂已经被砍伤,鲜血滴在平台上,立刻被土壤吸收,冒出细小的白烟,“用金虫铃!它是唯一能克制祖炉的东西!”

 

我握紧金虫铃,朝着祖炉冲过去。光柱的吸力越来越强,几乎要将我整个人都吸进去。就在我即将靠近祖炉的瞬间,金虫铃突然飞了出去,撞在光柱上,发出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响。

 

碧火突然熄灭,光柱也随之消失。祖炉的炉口裂开一道缝隙,里面渗出黑色的黏液,像是在哭泣。子明侯的佩剑从炉里掉出来,剑穗上的玉坠已经碎裂,散落在地上,化作无数只细小的金虫,朝着四面八方爬去。

 

最后一个死士见势不妙,转身就想逃跑,却被突然从地下钻出的白草缠住了脚踝,草叶上的铃球纷纷裂开,飞出死去的金虫,落在他身上,瞬间将他啃噬成了一副骨架。

 

平台的震动越来越剧烈,祖炉开始坍塌,裂开的缝隙里涌出无数只铃虫,像是要将整个铸铃台都吞噬。我拽着婆婆往山下跑,身后传来惊天动地的巨响,祖炉彻底崩塌,将所有的秘密都埋在了地下。

 

跑出火烧坡时,天已经黑了。终南山的天空恢复了正常,只有铸铃台的方向还冒着黑烟,里面夹杂着细碎的铜铃声,像是在进行最后的告别。婆婆靠在一棵大树上,脸色苍白,左臂的伤口还在流血,却突然笑了起来:“终于……结束了……”

 

但我知道,没有结束。那些从玉坠里钻出的金虫散落在终南山里,迟早会被有心人发现;守铃人虽然牺牲了,但他的族人很可能还在终南山的某处,等待着复仇的时机;更重要的是,武铃守的尸体始终没有找到,他很可能还活着,正在策划着更大的阴谋。

 

金虫铃在我掌心轻轻震动,铃身的龙纹重新亮起,投射出一幅新的地图,指向秦岭之外的方向,那里标注着个陌生的地名——“落铃滩”。我知道,那里一定还有未被发现的秘密,或许是散落在外的铃经残页,或许是其他子明氏的后人,又或许,是武铃守的藏身之处。

 

婆婆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从怀里掏出个小小的布包,里面是些晒干的镇铃草:“拿着吧,这东西能驱铃虫。记住,铃铛的事没那么容易了结,只要还有人惦记着通天铃的力量,祸事就不会停。”

 

我接过布包,紧紧握在手里。远处的山风吹过,带着淡淡的铜铃声,像是在召唤,又像是在警告。我望着秦岭之外的黑暗,眼神坚定。

 

前路还很长,挑战还很多,但我已经做好了准备。无论等待我的是什么,我都会勇敢地面对,因为这是我的宿命,也是无数像王奎、守铃人一样牺牲者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