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8章 无忧无律(43)

西安的晨光带着黄土高原特有的厚重感,洒在唐代古墓遗址的围栏上。考古队的王队长手里攥着一张拓片,指尖在泛黄的纸面上反复摩挲:“这是昨天在墓道墙壁上发现的符号,你们看,和顾家宝藏里青铜罗盘上的星象纹几乎一模一样。”


 我接过拓片,青铜罗盘立刻在口袋里发烫,指针隔着布料疯狂转动。拓片上的符号呈环形排列,中间是一个类似“日”字的图案,周围环绕着十二个不规则的纹路——这和爷爷日记里画的“十二地支守护阵”完全吻合。“这是守陵人用来标记重要宝藏的阵法!”我激动地说,“当年顾家可能和唐代的守陵人有合作,才把部分文物藏在了这里。”


 李教授凑过来,用放大镜仔细观察拓片:“如果真是‘十二地支守护阵’,那墓室内肯定有十二处机关对应‘子、丑、寅、卯’等方位,只有按顺序破解,才能打开主墓室的门。而且这种阵法通常会和地脉相连,一旦触发错误,整个古墓可能会塌陷。”


 老张蹲在遗址边缘,用树枝在地上画着简易地图:“我昨天听当地老乡说,这古墓附近有个‘鬼打墙’的巷子,晚上进去的人第二天才能出来,说不定那巷子就是通往古墓的另一个入口。”


 王队长眼睛一亮:“我们之前确实在巷子尽头发现过一块松动的青石板,但探测器显示下面是实心的,就没再深究。现在看来,那可能是阵法的‘阵眼’所在。”


 我们立刻跟着王队长前往“鬼打墙”巷子。巷子狭窄而幽深,两侧的土坯墙布满了裂缝,墙角堆积着干枯的杂草。走到巷子尽头,果然看到一块青石板,石板上刻着和拓片上一样的“日”字图案。我将青铜罗盘放在石板中央,罗盘指针瞬间与石板上的符号对齐,发出一道微弱的绿光。


 “就是这里!”我和老张合力掀开青石板,下面露出一个黑漆漆的洞口,一股带着腐朽气息的冷风顺着洞口往上冒。王队长让队员放下绳索,我第一个抓着绳索往下爬,李教授和老张紧随其后。


 通道内比想象中宽敞,墙壁上每隔几米就有一个壁龛,每个壁龛里都放着一个陶俑——陶俑的姿势各不相同,有的手持长剑,有的怀抱乐器,面部表情栩栩如生。“这些陶俑应该就是‘十二地支守护阵’的‘守卫’,”李教授指着陶俑底座上的刻字,“你看,这个陶俑底座刻着‘子’字,对应阵法的第一个方位。”


 我们沿着通道往前走,每遇到一个陶俑,就按照爷爷日记里的方法破解机关。遇到刻着“子”字的陶俑,我将青铜罗盘贴在陶俑胸口,罗盘的绿光与陶俑眼中的红点相互呼应,陶俑缓缓后退,露出后面的暗格,暗格里放着一把铜钥匙;遇到刻着“丑”字的陶俑,老张按照日记里的提示,转动陶俑的手臂,陶俑脚下的地砖缓缓打开,露出通往下一步的阶梯。


 破解到“午”字陶俑时,意外发生了。陶俑的手臂刚被转动,通道两侧的墙壁突然射出无数支毒箭,箭簇上泛着蓝紫色的光芒,显然涂了剧毒。“快躲到陶俑后面!”我大喊着,拉着李教授和老张躲到陶俑身后。毒箭射在陶俑身上,发出“叮叮当当”的声响,陶俑的铠甲上瞬间布满了箭孔。


 “这陶俑是空心的!”老张用力推了推陶俑,陶俑竟然朝着通道深处移动了几分,露出后面一道狭窄的石门。“看来这陶俑不仅是机关,还是打开石门的钥匙!”


 我们合力将陶俑推到石门旁,陶俑底座的凹槽正好与石门上的凸起吻合。“咔哒”一声,石门缓缓打开,里面是一间小型耳室。耳室的中央放着一个方形的石盒,石盒上刻着“唐贞观年间”的字样。


 我小心翼翼地打开石盒,里面装着一卷泛黄的丝绸,丝绸上用楷书记录着一段文字:“贞观十七年,顾氏献珍宝于太宗,太宗感其忠,赐地葬之,命守陵人世代守护,待盛世现世。”旁边还附着一张简易地图,标注着主墓室的位置,以及最后几个地支机关的破解方法。


 “原来顾家在唐代就和皇室有联系!”李教授激动地说,“这段文字填补了唐代文物保护史的空白,太有价值了!”


 我们按照地图的指引,继续破解剩下的“未、申、酉、戌、亥”五个地支机关。每破解一个机关,通道内的光线就会亮一分,墙壁上的壁画也逐渐清晰起来——壁画上画着顾家祖先向唐太宗献宝的场景,还有守陵人修建古墓的过程,生动地还原了当年的历史。


 终于,我们来到了主墓室的入口。主墓室的石门上刻着一幅巨大的“十二地支守护阵”图案,中央的“日”字图案正好能容纳十二把铜钥匙。我们将之前从暗格里找到的十二把铜钥匙一一插入图案的凹槽中,钥匙与石门相互呼应,发出“轰隆”的巨响,石门缓缓向内打开。


 主墓室的规模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大,足足有一个篮球场那么大。墓室的中央放着一具巨大的石棺,石棺上雕刻着精美的龙纹图案,显然是皇室专用的规格。石棺的周围摆放着一排排陶制的储物罐,罐子里装满了金银珠宝和珍贵文物,还有大量的唐代文书和丝绸制品。


 “这些文物保存得太完好了!”王队长激动得声音都在颤抖,“光这一屋子的文物,就足以改写唐代的考古史!”


 我走到石棺前,石棺的盖子上刻着一行小字:“顾氏之墓,与宝共存,后人启之,当献于国。”显然,这是顾家祖先的陵墓,他们将自己的陵墓与宝藏建在一起,就是为了让后人在找到宝藏后,能将其献给国家。


 我们小心翼翼地打开石棺,里面并没有尸骨,只有一个红木盒子。盒子里装着一本族谱和一枚金色的印章,族谱详细记录了顾氏家族从唐代到明清的历史,印章上刻着“顾氏守宝”四个字,是用纯金打造的,上面还镶嵌着一颗巨大的红宝石。


 “这枚印章就是顾家守护宝藏的信物!”我将印章拿在手里,印章与青铜罗盘相互呼应,发出一道金色的光芒,照亮了整个墓室。墓室的墙壁上突然出现了一道暗门,暗门里泛着微弱的红光,像是还有另一间密室。


 我们走进暗门,里面是一间更小的密室,密室的中央放着一个黑色的铁箱,铁箱上挂着一把巨大的铜锁,锁芯里刻着“唐”字。我将金色印章插入锁芯,铜锁发出“啪”的一声轻响,自动弹开。


 铁箱里装着的不是金银珠宝,而是一卷用金线编织的丝绸,丝绸上绣着一幅完整的唐代地图,地图上标注着十几个红色的圆点——每个圆点旁边都写着一个地名,其中一个圆点正好对应着我们现在所在的古墓,其他圆点则分布在陕西、河南、山西等地。


 “这些圆点应该是顾家在唐代藏放文物的其他地点!”李教授兴奋地说,“如果能找到这些地点,我们就能找回更多的唐代文物,填补考古史上的空白!”


 就在我们准备离开密室的时候,墓室的顶部突然开始震动,墙壁上的裂缝越来越大,大量的泥土从头顶掉落。“不好!古墓要塌了!”王队长大喊着,拉着我们朝着出口跑去。我们刚跑出主墓室,身后就传来一声巨响,主墓室的入口被石块彻底堵住,把我们和部分文物隔在了两边。


 “文物还在里面!我们不能就这么放弃!”老张想要冲回去,却被我拉住。


 “现在古墓已经开始坍塌,我们进去不仅救不出文物,还会有生命危险。”我看着坍塌的入口,心里充满了遗憾,“不过没关系,我们已经找到了地图,只要按照地图上的标注,就能找到其他藏放文物的地点,找回更多的宝藏。”


 我们顺着原路返回地面,考古队的队员们已经在洞口等着我们。王队长立刻安排队员联系文物局,请求派专业的救援团队前来清理坍塌的石块,抢救被困在主墓室内的文物。


 回到考古队的临时营地,我们围着地图,仔细研究着上面的标注。地图上的十几个红色圆点中,有一个位于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附近,旁边还写着“佛骨舍利”四个字。“佛骨舍利是唐代最重要的文物之一,当年唐太宗曾派人前往印度取回佛骨舍利,藏在龙门石窟的某个地方。”李教授指着地图说,“如果顾家真的把佛骨舍利藏在了那里,那将是震惊世界的重大发现!”


 老张也激动地说:“我早就想去龙门石窟看看了,那里的佛像雕刻得太精美了!这次正好可以一边寻宝,一边欣赏古迹。”


 我看着地图上的“佛骨舍利”四个字,青铜罗盘再次在口袋里发烫,指针指向洛阳的方向。我知道,新的冒险即将开始,龙门石窟里一定藏着更多的秘密,也会有更多的危险在等着我们。但我不会害怕,因为我知道,每一次寻宝都是在守护国家的历史和文化,都是在完成爷爷的遗愿。


 第二天一早,我们就登上了前往洛阳的火车。火车在铁轨上飞驰,窗外的景色从黄土高原变成了中原平原。我的心里充满了期待,也充满了紧张。龙门石窟里到底藏着什么秘密?佛骨舍利能不能顺利找到?我们又会遇到什么样的危险和挑战?


 火车到达洛阳的时候,天刚蒙蒙亮。我们走出火车站,看到洛阳的街头已经开始热闹起来,远处的龙门山在晨光中显得格外壮观。考古队的李队长已经在火车站外等着我们,他手里拿着一张龙门石窟的详细地图,脸上带着兴奋的表情。


 “沈小姐,李教授,张先生,欢迎来到洛阳!”李队长热情地说,“我们已经按照你们提供的地图,在龙门石窟的‘卢舍那大佛’附近发现了一处隐蔽的洞口,洞口周围的岩石上刻着和唐代古墓里一样的符号,我们怀疑佛骨舍利就藏在里面。”


 我们跟着李队长,朝着龙门石窟的方向驶去。车子在洛阳的街道上行驶,我的心里充满了期待。卢舍那大佛、佛骨舍利、唐代的秘密……这一切都在吸引着我,让我迫不及待地想要揭开这些秘密。


 洛阳的晨光漫过伊水河,在龙门石窟的崖壁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卢舍那大佛端坐于山岩之间,嘴角的微笑历经千年风雨仍未褪去,而我们要找的洞口,就藏在大佛莲花座左侧的一道裂缝里。考古队的李队长用手电筒照着裂缝,岩壁上模糊的符号在光束下逐渐清晰——正是唐代古墓里见过的“十二地支守护阵”纹样,只是中间的“日”字图案变成了“月”字。


 “看来这里的机关是‘十二地支’的镜像版,破解顺序要反过来。”我掏出青铜罗盘,指针贴在岩壁上缓缓转动,最终停在“亥”字符号处。爷爷的日记里记载过,“日月相生,地支相逆”,遇到“月”字阵眼,需从最后一个地支“亥”开始破解。


 李教授从背包里取出洛阳铲,顺着“亥”字符号的边缘轻轻挖掘,很快就碰到了一块坚硬的石板。石板上刻着一只衔着宝珠的朱雀,翅膀的纹路里藏着细小的凹槽。我将之前在唐代古墓找到的金色印章嵌进凹槽,石板“咔哒”一声弹开,露出一个仅容一人通过的洞口,一股带着檀香的冷气扑面而来。


 “我先下去探路。”老张自告奋勇,腰间系上绳索,拿着手电筒钻进洞口。没过多久,他的声音从下面传来:“里面是条通道,墙壁上有壁画,还有不少陶俑!”


 我们依次顺着绳索下到通道,岩壁上的壁画果然与唐代古墓的风格一致,画的是僧人护送佛骨舍利的场景。壁画旁立着十二尊陶俑,每尊陶俑底座都刻着一个地支字,只是顺序从“亥”到“子”依次排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