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0章 尸易无限(55)(第3页)

 在大家的努力下,洛阳城渐渐恢复了往日的生机。街道上重新热闹起来,百姓们过上了安稳的日子,被破坏的文物也在一点点被修复。吴贤看着这一切,心里充满了希望。他知道,只要大家团结一心,坚持抗日,就一定能把鬼子彻底赶出中国,保护好老祖宗留下的珍贵遗产,让中国的历史文化永远传承下去。

 可他不知道的是,在日军的总部里,一个更加阴险的计划正在酝酿。日军的最高指挥官已经决定,调动所有在华的兵力,对中国的各大历史名城发动进攻,不仅要抢夺文物,还要彻底摧毁中国的历史文化,让中国永远失去民族根基。而且,他们还从日本调来了更多的生化武器和重炮,准备对中国发动最后的疯狂进攻。

 一场更大的风暴,正在悄然降临。吴贤和他的同伴们,以及所有的中国人民,即将面临一场前所未有的考验。他们能否在这场残酷的战争中取得最终的胜利,能否保护好中国的历史文化和民族根基,能否让中国重新站起来,一切都还是未知数。但吴贤知道,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中国人民都不会屈服,都会团结一心,为了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尊严,战斗到最后一刻。

 洛阳城的晨光刚漫过城墙,吴贤就蹲在北魏石窟的修复现场,手里捏着一小块石膏,正小心翼翼地填补佛像嘴角的裂痕。沈文儒蹲在他旁边,拿着放大镜比对残片:“这尊佛像的衣纹得用糯米浆混合朱砂补,古籍里说北魏匠人都这么做,能保百年不褪色。”

 身后突然传来一阵马蹄声,小李骑着马跑过来,手里举着一封插着鸡毛的信:“吴先生,沈先生,八路军总部来的急件!说日军从东北调了‘关东军特别文物支队’,正往西安方向去,要抢碑林里的《开成石经》!”

 吴贤手里的石膏差点掉在地上。《开成石经》是唐代刻在石碑上的十二部儒家经典,整整一百一十四块石碑,要是被日军运走,相当于断了儒家文化的一块根。他立刻站起身,拍了拍手上的灰:“沈先生,你留下继续修复石窟,我带一队人去西安,绝不能让鬼子把石经运走!”

 沈文儒拉住他,从怀里掏出一张折叠的地图:“西安碑林我去过,里面有个地下藏经洞,能藏下石经。我把路线标在上面了,还有,日军支队的队长叫山田,之前在敦煌盗过壁画,最擅长用炸药开洞,你们得小心他的爆破队。”

 当天下午,吴贤就带着三十个队员,骑着快马往西安赶。一路上到处都是逃难的百姓,有的背着行李,有的抱着孩子,嘴里念叨着“鬼子要来了”。吴贤心里更急了,快马加鞭,原本三天的路程,他们两天就赶到了。

 西安碑林的守碑人是个七十多岁的老人,叫秦老,看到吴贤他们来了,赶紧把他们迎进碑林:“你们可算来了!日军的先头部队已经到了城外,山田放话,三天之内要是不交出石经,就用炸药把碑林炸平!”

 吴贤跟着秦老走进碑林,只见一百多块石碑整齐地立在院子里,《开成石经》的石碑排在最前面,上面的字迹虽然有些磨损,却依旧清晰有力。他摸了摸石碑,冰凉的石头触感里,仿佛能摸到千年前刻碑匠人的温度。

 “秦老,沈先生说这里有个地下藏经洞,在哪?”吴贤问。

 秦老领着他们走到碑林后院的一棵老槐树下,指着树下的一块青石板:“就在这下面,得用特制的钥匙才能打开,钥匙在我这儿。”他从怀里掏出一把铜钥匙,上面刻着复杂的花纹。

 吴贤立刻让队员们开始搬石碑。石碑很重,每块都得七八个人抬,队员们累得满头大汗,秦老也帮着指挥,百姓们看到了,也纷纷过来帮忙,有的抬石碑,有的清理藏经洞的灰尘。

 搬了整整一夜,才把《开成石经》的石碑全部搬进藏经洞。吴贤刚要让秦老锁门,就听到外面传来枪声——日军的先头部队到了!

 “你们赶紧躲进藏经洞,我带队员们出去挡住他们!”吴贤把秦老推进洞里,关上青石板,然后带着队员们躲到碑林的牌坊后面。

 日军士兵们举着枪冲进来,看到院子里空荡荡的,山田气得大喊:“石经呢?把人抓起来!”几个日军士兵冲过来,把秦老从藏经洞门口拖了出来,用枪指着他的头:“说!石经藏在哪了?不说就杀了你!”

 秦老梗着脖子:“我不知道!你们这些侵略者,别想拿走中国的东西!”

 山田冷笑一声,挥了挥手,几个士兵拿着炸药包走过来,就要往地上放。吴贤心里一紧,大喊着冲出去:“住手!石经在我这儿!”

 山田转头看到吴贤,眼睛一亮:“你就是之前坏我好事的吴贤?把石经交出来,我可以饶你不死。”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石经已经被我转移走了,你们找不到的。”吴贤举起洛阳铲,“有本事就跟我打,别欺负老人!”

 队员们也冲了出来,与日军士兵展开搏斗。吴贤的洛阳铲砸倒了一个又一个士兵,山田掏出手枪,朝着吴贤开枪。吴贤侧身躲开,子弹打在石碑上,溅起一片碎石。

 就在这时,远处传来一阵喊杀声——是八路军的增援部队到了!山田看到大势已去,只好下令撤退,临走前还不忘朝着碑林的方向扔了几颗手榴弹,炸毁了几块次要的石碑。

 吴贤赶紧跑过去,扶起秦老:“秦老,你没事吧?”

 秦老摇摇头,看着被炸毁的石碑,眼泪掉了下来:“这些石碑……都几百年了,就这么没了……”

 吴贤拍了拍他的肩膀:“我们会修好的,只要人在,文物就有希望。”

 接下来的几天,吴贤和队员们留在西安,帮助秦老修复被炸毁的石碑。百姓们也纷纷送来工具和材料,有的还送来饭菜,碑林里一片忙碌的景象。

 可没过多久,又一个坏消息传来——日军的“关东军特别文物支队”并没有撤退,而是绕到了甘肃,准备去敦煌莫高窟,抢夺里面的壁画和经卷!

 “敦煌莫高窟不能丢!里面的壁画和经卷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要是被鬼子抢走,咱们就成了千古罪人!”吴贤急得团团转,“沈先生在洛阳,咱们得赶紧去敦煌,赶在鬼子前面保护好莫高窟!”

 秦老拉住他,从怀里掏出一个布包:“这是我家传的罗盘,能指认沙漠里的水源,你们去敦煌要过沙漠,用得上。还有,莫高窟的主持僧人是我的老朋友,叫慧明法师,你们报我的名字,他会帮你们的。”

 吴贤接过布包,心里一阵感动:“谢谢您,秦老,我们一定会保护好莫高窟!”

 当天下午,吴贤就带着队员们,骑着骆驼往敦煌赶。沙漠里的太阳很毒,晒得人皮肤发疼,队员们渴了就喝随身携带的水,饿了就吃干粮,谁也没有抱怨。

 走了五天五夜,终于看到了敦煌莫高窟的影子。慧明法师早就等在那里,看到他们来了,赶紧迎上来:“秦老已经托人带信来了,日军还有两天就到,咱们得赶紧把壁画和经卷藏起来。”

 吴贤跟着慧明法师走进莫高窟,只见洞窟里的壁画色彩鲜艳,飞天的形象栩栩如生,经卷整齐地摆放在藏经洞里。他心里暗暗发誓,就算拼了性命,也要保护好这些珍贵的文物。

 “经卷都在藏经洞里,咱们得把它们转移到更安全的地方。”慧明法师说,“莫高窟后面有个隐秘的山洞,叫‘千佛洞’,可以藏经卷。壁画咱们用特制的泥膏覆盖起来,鬼子就算来了,也看不到。”

 众人立刻行动起来。队员们小心翼翼地把经卷从藏经洞里搬出来,慧明法师和几个僧人则用泥膏涂抹壁画,百姓们也赶来帮忙,有的搬运经卷,有的搅拌泥膏。

 忙了一天一夜,终于把经卷都转移到了千佛洞,壁画也都用泥膏覆盖好了。吴贤刚松了口气,就看到远处的沙漠里出现了一队人影——日军来了!

 “你们赶紧躲进千佛洞,我带队员们出去挡住他们!”吴贤把慧明法师和僧人推进洞里,然后带着队员们躲到莫高窟的入口处。

 日军士兵们骑着骆驼冲过来,山田走在最前面,看到莫高窟的入口,脸上露出得意的笑容:“终于找到了!把洞窟里的壁画和经卷都搬出来,装车运走!”

 几个日军士兵冲过来,想要进洞窟,吴贤和队员们突然冲出来,与他们展开搏斗。吴贤的洛阳铲挥舞得虎虎生风,山田掏出手枪,朝着吴贤开枪。吴贤赶紧躲避,子弹打在洞窟的石壁上,溅起一片火花。

 就在这时,远处传来一阵马蹄声——是八路军的增援部队到了!山田看到大势已去,只好下令撤退,临走前还不忘朝着洞窟的方向扔了几颗炸药包,炸毁了几个次要的洞窟。

 吴贤赶紧跑过去,查看洞窟的受损情况。看到几个洞窟被炸毁,里面的壁画也遭到了破坏,他心里一阵心疼。慧明法师安慰他:“别难过,只要经卷和主要的壁画还在,咱们就能慢慢修复。”

 接下来的几天,吴贤和队员们留在敦煌,帮助慧明法师修复被炸毁的洞窟和壁画。百姓们也纷纷送来工具和材料,有的还送来饭菜,莫高窟里一片忙碌的景象。

 可吴贤心里知道,日军并没有放弃。他们还会继续抢夺中国的文物,还会继续破坏中国的历史文化。他必须尽快回到洛阳,与沈文儒、司令员汇合,一起制定更周密的计划,保护好更多的文物,把鬼子彻底赶出中国。

 几天后,吴贤带着队员们,告别了慧明法师和百姓们,骑着骆驼往洛阳赶。沙漠里的风很大,吹得人睁不开眼睛,可吴贤的心里却充满了希望。他知道,只要中国人民团结一心,坚持抗日,就一定能保护好自己的家园和历史文化,迎来胜利的那一天。

 可他不知道的是,日军的总部已经制定了一个更加恶毒的计划——他们要在黄河流域投放大量的炸药,炸毁黄河大堤,用洪水淹没沿岸的城市和古墓群,不仅要消灭抗日力量,还要彻底摧毁中国的历史文化遗产。一场更大的危机,正在朝着黄河流域逼近,吴贤和他的同伴们,即将面临一场前所未有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