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2章 尸易无限(127)(第2页)

 就在我们一筹莫展时,一个穿着羊皮袄的老汉走了过来,他手里拿着一把砍刀,腰上挂着个酒葫芦:“我叫扎西,从小在点苍山上长大,熟悉那片溶洞。不过我有个条件,你们找到的东西,要是能吃的、能用的,得给我留一件。”我们赶紧答应,扎西这才点了点头,说第二天一早带我们上山。 

 第二天一早,扎西带着我们向点苍山出发。上山的路很陡,到处都是碎石和荆棘,扎西拿着砍刀在前面开路,嘴里还哼着当地的山歌。走了大概三个小时,我们来到了玉带路——这是一条修建在山腰的小路,路面很窄,旁边就是悬崖,看得人头晕目眩。 

 “溶洞就在前面的竹林里,”扎西指着不远处的一片竹林,“那片竹林很奇怪,不管刮多大的风,都不会动,里面肯定有问题。”我们跟着扎西走进竹林,果然,竹林里静得可怕,连风声都听不到。走了大概十分钟,前面出现了一个黑漆漆的洞口,正是我们要找的溶洞。 

 洞口的岩石上刻着大理段氏的图腾——一朵白色的莲花,和古籍里的记载一模一样。老烟枪在洞口洒了一圈驱虫粉,又点燃一盏汽油灯,才率先走了进去。溶洞里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冷,墙壁上结着一层薄冰,地面很滑,我们只能扶着墙壁慢慢走。 

 走了大概半小时,前面出现了一个宽敞的大厅。大厅的中央有一个巨大的玉台,玉台上放着一个金色的盒子,盒子上刻着大理段氏的莲花图腾,应该就是装大理国玉玺的盒子。林薇刚想走过去,扎西突然拉住她:“别过去!玉台周围有‘玉魂’,你们看,地面上的冰在发光。” 

 我们仔细一看,果然,玉台周围的冰面上泛着淡淡的蓝光,像是有无数个透明的人影在冰下晃动。瞎子赶紧掏出清心草,煮了一壶水,分给我们每人一杯:“快喝了,清心草水能挡住玉魂的干扰。*看`书.屋` ?追¨嶵?欣.章^結~”我们喝完水,果然感觉头脑清醒了许多,之前的头晕感也消失了。 

 我们小心翼翼地绕过玉台周围的冰面,来到玉台前。金色的盒子上有一把铜锁,锁上刻着复杂的莲花花纹。林浩掏出琉璃盏,放在铜锁旁,盏里的深绿色液体突然溢出来,顺着莲花花纹流动,铜锁“啪”的一声开了。 

 打开盒子,里面果然放着一枚金色的玉玺,玉玺上刻着“大理国王玺”五个篆字,正是大理国玉玺。旁边还有一个绢布卷,展开后上面写着一些古老的文字,画着许多手势,林薇看了看,激动地说:“这就是六脉神剑谱!上面记载的手势,就是六脉神剑的招式!” 

 就在这时,大厅的墙壁突然剧烈震动,玉台周围的冰面开始裂开,无数个透明的人影从冰下钻出来,正是玉魂。玉魂向我们扑来,它们没有实体,却能让人感到一阵刺骨的寒冷,像是有无数把冰刀在割自己的皮肤。 

 “用清心草水!”瞎子大喊,掏出剩下的清心草水,向玉魂泼去。清心草水落在玉魂身上,发出“滋滋”的声响,玉魂的身体开始变得透明,逐渐消失。 

 我们趁机拿起玉玺和六脉神剑谱,向溶洞外跑去。刚跑到洞口,就听到身后传来“轰隆隆”的声响,大厅里的玉台塌了,溶洞开始塌陷,石块不断落下。我们赶紧冲出溶洞,向山下跑去。 

 跑了大概一个小时,我们终于回到了村子。扎西看着我们手里的玉玺和六脉神剑谱,不好意思地说:“我就是随口说说,这些东西是国家的,我不能要。”我们笑了笑,从包里拿出一块从南越国带回来的玉佩,递给扎西:“这玉佩不是文物,是我们自己的,送给你做纪念。”扎西接过玉佩,高兴地收了起来。 

 回到大理古城后,我们把大理国玉玺和六脉神剑谱交给了当地的文物局。文物局的工作人员对我们表示了感谢,还说会把六脉神剑谱交给专家研究,说不定能还原出真正的六脉神剑。 

 晚上,我们在客栈里庆祝,林薇突然拿出一张照片,照片上是一座古墓的入口,旁边写着“吐蕃赞普墓”。“我在古籍里看到,吐蕃赞普墓藏在西藏的‘念青唐古拉山’里,里面有‘吐蕃金印’和‘藏传佛教密宗经文’,据说密宗经文里记载着‘长生之术’,”林薇看着我们,眼神里充满了期待,“你们愿意和我一起去寻找金印和经文吗?” 

 我和老烟枪、瞎子对视一眼,都笑了。虽然知道西藏的条件更艰苦,念青唐古拉山的海拔更高,危险也更多,但我们还是决定去。因为我们知道,只要还有文物需要保护,我们就会一首走下去。 

 老烟枪点燃烟锅,抽了一口,笑着说:“走!只要有斗,咱们就去!不过这次,可得好好准备准备,西藏的海拔太高,得提前买些氧气瓶,还得带些抗高原反应的药。念青唐古拉山的天气变化快,说不定上一秒还晴天,下一秒就下雪,厚外套得带两件。” 

 林浩也兴奋地说:“我也去!这次我要提前查好西藏的资料,了解当地的风俗和气候,帮大家做好准备。” 

 我们举起酒杯,碰在一起,酒杯里的酒溅了出来,像是在为我们的下一次冒险干杯。我看着窗外的大理古城,心里突然觉得很温暖——我们从子午岭的西夏古墓,到贺兰山的锁龙谷,再到罗布泊的楼兰古城、贵州的万蛊岭、广州的南越王墓、大理的段氏皇陵,每一次冒险都充满了危险,但我们都齐心协力,克服了困难,保护了珍贵的文物。 

 第二天一早,我们收拾好装备,向西藏出发。火车上,林薇一首在研究吐蕃赞普墓的资料,老烟枪在擦他的破邪刀,瞎子在闭目养神,林浩则在看窗外的风景。我看着他们,心里充满了期待——我们的下一次冒险,即将开始。 

 火车越往西行,窗外的风景越壮观。远处的雪山连绵不绝,草原上的牛羊像星星一样散落着,牧民的帐篷在草原上形成一个个小小的黑点。我知道,前面的路会更加艰苦,但我并不害怕,因为我知道,只要我们几人齐心协力,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没有保护不了的文物。 

 念青唐古拉山的轮廓逐渐出现在远处的天际线上,山顶的积雪在阳光下泛着耀眼的光芒。我知道,我们的下一场冒险,即将在这座神圣的雪山下展开。 

 火车抵达拉萨站时,稀薄的空气让我们几人都有些头晕。林薇早有准备,从背包里掏出提前买好的氧气瓶,分给我们每人一个:“念青唐古拉山海拔超过六千米,比点苍山还高,咱们得在拉萨适应三天,等高原反应缓解了再出发。” 

 老烟枪吸着氧气,脸色还是有些发白:“这地方比大理冷多了,得赶紧找家客栈住下,再买几件厚羽绒服。而且听说西藏的紫外线强,还得买些防晒霜和遮阳帽,免得被晒伤。” 

 瞎子用盲杖敲了敲路边的石板,声音里带着一丝兴奋:“《十六字阴阳风水秘术》里说,念青唐古拉山是‘神山聚灵之地’,吐蕃赞普墓藏在‘圣湖穴’里,就在纳木错旁边。圣湖穴里的灵气重,不会有邪物,但会有‘圣湖守护者’——是藏民口中的‘水怪’,其实是巨大的裂腹鱼,能把人拖进湖里。” 

 我们在拉萨市区找了家带供氧设备的客栈,接下来的三天,除了适应高原反应,就是采购装备。林薇从当地藏民手里买了西件加厚的藏袍,比羽绒服还保暖;老烟枪买了一把藏刀,刀身锋利,能用来防身;林浩则找藏民打听纳木错附近的路况,得知从拉萨到纳木错需要走一天的路程,而且最后一段路只能骑牦牛。 

 出发前,客栈老板给我们送了一袋“青稞饼”和一壶“酥油茶”:“这青稞饼抗饿,酥油茶能缓解高原反应,你们带上,路上能用上。另外,纳木错旁边有个‘扎西部落’,部落里的老族长熟悉圣湖穴的位置,你们可以找他当向导。” 

 我们谢过客栈老板,租了一辆越野车,向纳木错驶去。车窗外的风景从城市变成了草原,草原上的格桑花在风中摇曳,远处的念青唐古拉山像一条巨龙,横卧在天际线上。走了大概五个小时,我们抵达了纳木错湖边,扎西部落的帐篷就搭在湖边的草地上。 

 老族长是个七十多岁的老人,脸上布满了皱纹,手里拿着一串佛珠。听说我们要找圣湖穴,他先是摇了摇头,后来在林薇的再三恳求下,才答应带我们去:“圣湖穴是神山圣地,不能随便进去,里面的圣物要交给国家,不能私自拿走。”我们赶紧点头答应,老族长这才收拾了一下,带着我们向纳木错深处走去。 

 走了大概两个小时,前面的湖面突然出现一个漩涡,老族长停下脚步:“前面就是圣湖穴的入口,水下有石门,只有在月圆之夜才能打开。今天正好是月圆之夜,咱们等天黑了再进去。” 

 天黑后,月亮升了起来,银色的月光洒在湖面上,波光粼粼。老族长拿出一把铜钥匙,扔进漩涡里,水面突然分开,露出一扇巨大的石门,石门上刻着吐蕃的图腾——一只展翅的雄鹰。 

 “快进去!石门只能打开一个小时!”老族长大喊,我们赶紧跟着他跳进水里。水下的通道很宽,能容两个人并排走,墙壁上镶嵌着夜明珠,照亮了通道。走了大概十分钟,我们来到一个干燥的大厅,大厅中央有一座石台,石台上放着一个金色的盒子,盒子上刻着吐蕃的文字。 

 “那就是装吐蕃金印的盒子!”林薇兴奋地跑过去,老族长却拦住她:“等等,石台上有‘圣湖结界’,只有心怀敬畏的人才能靠近,否则会被结界弹开。” 

 林薇深吸一口气,慢慢走向石台,果然没有被结界阻拦。她小心翼翼地拿起金色的盒子,盒子上有一把铜锁,锁上刻着雄鹰的图案。老族长掏出一串佛珠,放在铜锁旁,佛珠刚碰到锁,铜锁就“啪”的一声开了。 

 打开盒子,里面果然放着一枚金色的印章,印章上刻着吐蕃文,正是吐蕃金印。旁边还有一本用羊皮纸做的书,上面写着藏传佛教的密宗经文,正是我们要找的密宗经文。 

 “终于找到了!”林浩激动地把金印和经文抱在怀里,突然,大厅的墙壁开始震动,水下传来“轰隆隆”的声响。老族长脸色一变:“不好!石门要关了,咱们快出去!” 

 我们赶紧跟着老族长向通道跑去,刚跑到通道口,就看到水面正在慢慢合拢。老烟枪一把推开我们,自己殿后,就在我们冲出水面的瞬间,石门“嘭”的一声关上了,老烟枪的腿被石门夹了一下,流了血。 

 我们赶紧把老烟枪扶到帐篷里,用随身携带的医药箱给他包扎伤口。老族长看着金印和经文,双手合十:“这些圣物终于重见天日了,你们一定要把它们交给国家,让更多的人了解吐蕃的历史。” 

 第二天一早,我们把金印和经文交给了当地的文物局,文物局的工作人员对我们表示了感谢,还说会在纳木错旁边建一个博物馆,展示这些圣物。老烟枪的腿伤需要休养,我们决定在扎西部落多待几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