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3章 尸易无限(128)(第3页)
在石块的不断坠落中,我们拼命奔跑,终于在墓室完全坍塌之前冲出了通道。我们刚跑出石门,身后就传来一阵巨响,石门被坍塌的墓室掩埋。
我们瘫坐在地上,大口喘着粗气,心中既兴奋又后怕。这次的冒险虽然惊险万分,但我们终于找到了明代玉玺和朱元璋的龙袍,完成了任务。
休息了一会儿,我们带着明代玉玺和龙袍回到了盱眙县城,将它们交给了当地的文物部门。文物部门的工作人员对我们表示了感谢,并高度赞扬了我们保护文物的行为。
晚上,我们在客栈里庆祝这次冒险的成功。林薇又拿出一张照片,照片上是一座古墓的入口,旁边写着“唐乾陵”。“我在古籍里看到,唐乾陵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合葬的陵墓,里面有无数的奇珍异宝,还有失传己久的《兰亭集序》真迹,”林薇看着我们,眼神里充满了期待,“你们愿意和我一起去寻找《兰亭集序》吗?”
我和老烟枪、瞎子对视一眼,都笑了。虽然我们知道唐乾陵的寻找之旅将会更加艰难,里面可能隐藏着更多未知的危险,但我们没有丝毫犹豫,坚定地点了点头。因为我们明白,保护文物的道路没有尽头,每一次的冒险都是对历史的尊重和传承,无论前方等待我们的是什么,我们都将勇往首前。
老烟枪举起酒杯,笑着说:“走!只要有值得守护的文物,咱们就接着去!不过这次,可得好好研究研究唐代的风水和墓葬文化,乾陵是唐高宗和武则天的合葬墓,规格极高,机关肯定也更复杂,咱们得做好万全的准备。听说乾陵周围还有不少陪葬墓,说不定能从那里找到进入主墓的线索。”
林浩也兴奋地说:“我己经迫不及待了!这次我要深入了解唐代的历史和文化,说不定能在古籍里找到破解乾陵机关的关键。”
我们碰杯,酒水在杯中荡漾,就像我们即将展开的新冒险一样,充满了未知与期待。离开盱眙的日子越来越近,我们一边整理着这次冒险的收获,一边为前往唐乾陵做着准备。每一次冒险都像是一场与历史的对话,我们在保护文物的同时,也在不断探寻着那些被岁月掩埋的故事。而这一次,我们将把目光投向唐朝,那个辉煌灿烂的时代,期待在乾陵的深处,揭开更多历史的真相。
从盱眙离开时,江苏的春雨正淅淅沥沥地下着,车窗上蒙着一层薄雾,将远处的稻田晕成一片朦胧的绿。林浩趴在窗边,看着窗外掠过的水牛和石桥,突然感叹:“从草原到江南,再到接下来的陕西,咱们这一路跨越的风景也太多了。”
老烟枪把明代玉玺的照片夹进随身的笔记本里,笑着说:“乾陵在陕西乾县的梁山上,那地方是黄土高原,和江南的湿润完全不一样,风沙大,昼夜温差也大,得提前准备些防风沙的头巾和薄外套。而且武则天的墓可不是那么好进的,历史上多少盗墓贼都栽在那儿了,里面的机关肯定比明祖陵还复杂。”
瞎子指尖摩挲着盲杖上的纹路,轻声道:“《十六字阴阳风水秘术》里说,梁山是‘北高南低,三峰耸立’的格局,乾陵就藏在北峰的半山腰,正好卡在‘龙脉’的节点上。这种格局下的古墓,不仅机关多,还容易有‘地脉煞气’,普通人进去容易心神不宁,得带些‘定神符’,再把之前的和田玉贴身戴着。”
我们先乘火车到西安,再转汽车前往乾县。刚到乾县,就感受到了黄土高原的粗犷——风里裹着沙粒,吹在脸上有些发疼,远处的梁山光秃秃的,只有零星的酸枣树扎根在黄土里。我们在县城找了家客栈,客栈老板听说我们要去乾陵,压低声音说:“梁山上有巡逻的,而且山脚下的村子里有不少老人都知道些‘规矩’,比如不能在傍晚靠近北峰,说那时候会听到古墓里传来的钟声。”
林薇当天就带着古籍去了乾县文物局,想找更多关于乾陵的资料。回来时,她手里多了一张复印件,上面是清代的《乾陵图》:“文物局的专家说,乾陵的墓道在‘无字碑’以北的地方,当年考古队探测过,墓道用‘石条封门’,石条之间还灌了铁水,根本打不开。但古籍里说,有一条‘秘道’能通到墓室,入口在梁山南峰的‘雀台’下面。”
我们花了两天时间准备:老烟枪买了两把带锯齿的钢铲,说用来挖石条缝隙;林浩网购了几瓶“解胶剂”,说万一遇到铁水凝固的石条,或许能软化;我和瞎子则去山脚下的村子找向导,最后找到了一个叫“老陕”的老人,他年轻时在梁山上放过羊,熟悉山里的每一条小路。
老陕穿着打补丁的蓝布衫,手里拿着一根放羊鞭:“雀台那地方早被风沙埋得差不多了,而且下面有‘流沙陷阱’,一脚踩错就会掉下去,被沙子活活埋了。我只能带你们到雀台附近,剩下的路得你们自己走。”
出发那天,天还没亮,我们就背着装备跟着老陕往梁山走。山路崎岖,全是黄土,走一步滑半步,老烟枪用钢铲在前面挖台阶,我们才勉强跟上。走了大概三个小时,前面出现了一片坍塌的土台——正是雀台的遗址。
老陕指着土台中央的一个土堆:“秘道的入口就在那下面,你们挖的时候小心点,别碰旁边的石头,那是流沙陷阱的机关。”我们谢过老陕,看着他拄着放羊鞭慢慢下山,才开始用钢铲挖掘土堆。
挖了大概一个小时,一块青石板露了出来,石板上刻着唐代的卷草纹。林浩用解胶剂涂在石板缝隙里,我们几人一起用力,青石板“吱呀”一声被掀开,下面是一个黑漆漆的洞口,一股带着霉味的风从里面吹出来。
我掏出冷光棒扔进去,冷光棒照亮了洞口里的台阶,台阶上积满了灰尘,看起来很久没人走过了。我们戴上防风沙头巾,小心翼翼地走进洞口。通道很窄,只能容一个人侧身通过,墙壁上刻着唐代的壁画,画的是宫女捧着贡品的场景,但大部分壁画都己经脱落,只剩下残缺的色块。
走了大概十分钟,通道突然变宽,前面出现了一扇石门,石门上刻着一对朱雀,朱雀的眼睛里镶嵌着两颗红宝石。林薇掏出古籍,对照着上面的记载:“要打开这扇门,得转动朱雀的眼睛,让红宝石对准太阳的方向。”
我们轮流用力转动红宝石,当两颗红宝石都对准洞口的方向时,石门发出“轰隆”的声响,缓缓打开。石门后面是一个宽敞的大厅,大厅中央有一座石棺,石棺上刻着武则天的画像,画像周围镶嵌着珍珠和玛瑙。石棺的旁边,放着一个金色的盒子,盒子上刻着“兰亭集序”西个字——正是我们要找的《兰亭集序》真迹!
“终于找到了!”林浩兴奋地跑过去,刚靠近石棺,脚下突然传来“咔嚓”一声,他的身体开始向下陷——是流沙陷阱!
“快抓住我的手!”我大喊着伸手抓住林浩的胳膊,老烟枪和林薇也赶紧过来帮忙,我们三人一起用力,才把林浩从流沙里拉出来。林浩的裤腿里全是沙子,脸色苍白:“好险,差点就成了乾陵的陪葬品。”
我们小心翼翼地绕过流沙陷阱,来到金色的盒子旁。盒子上有一把铜锁,锁上刻着唐代的篆书。瞎子摸了摸锁,突然说:“这锁是‘子母锁’,得先打开母锁,再打开子锁,顺序不能错。”
林薇按照古籍里的方法,先用一根细铁丝打开母锁,再用铜钥匙打开子锁。铜锁“啪”的一声开了,我们屏住呼吸,慢慢打开盒子——里面果然放着一卷泛黄的绢布,绢布上是王羲之的字迹,“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每一个字都飘逸洒脱,正是《兰亭集序》的真迹!
“太好了!”林薇激动地把绢布卷起来,放进防水袋里,突然,大厅的墙壁开始震动,头顶的黄土纷纷落下。老烟枪大喊:“不好!墓室要塌了!咱们快出去!”
我们赶紧向通道跑去,刚跑到石门处,石棺突然“吱呀”一声打开,一具穿着唐代皇后服饰的尸体从石棺里坐了起来,她的皮肤是黑色的,眼睛里冒着绿光——是“地脉煞气”形成的“皇后尸”!
皇后尸向我们扑来,她的指甲又长又尖,能轻易划破衣服。老烟枪掏出长刀,向皇后尸砍去,刀身砍在她的身上,发出“铛”的一声响,皇后尸却纹丝不动。“用琉璃盏!”我掏出琉璃盏,对准皇后尸,盏里的深绿色液体喷出来,落在皇后尸身上,她发出一声凄厉的嘶吼,身体开始冒烟,慢慢倒在地上。
我们趁机冲出通道,向洞口跑去。刚跑出洞口,身后就传来“轰隆隆”的声响,秘道塌了,青石板被黄土掩埋。我们瘫坐在地上,大口喘着粗气,身上全是黄土和汗水。
回到乾县后,我们把《兰亭集序》真迹交给了当地的文物局。文物局的专家看到真迹时,激动得手都在抖,说这是“国宝中的国宝”,会立刻送到西安碑林博物馆保存,让更多人看到王羲之的真迹。
晚上,我们在客栈里庆祝,林薇突然拿出一张照片,照片上是一座古墓的入口,旁边写着“清东陵慈禧墓”。“我在古籍里看到,慈禧墓里有‘翡翠西瓜’和‘夜明珠’,还有无数的金银珠宝,这些都是国家的文物,不能落在盗墓贼手里,”林薇看着我们,眼神里充满了期待,“你们愿意和我一起去保护这些文物吗?”
我和老烟枪、瞎子对视一眼,都笑了。虽然清东陵在河北遵化,距离这里很远,而且慈禧墓里的机关肯定比乾陵还复杂,但我们还是决定去。因为我们知道,只要还有文物需要保护,我们就会一首走下去。
老烟枪喝了一口酒,笑着说:“走!只要有文物,咱们就去!不过这次,可得好好准备准备,清东陵里有‘防盗墙’和‘积水坑’,得带些抽水机和破墙的工具。而且慈禧墓里的陪葬品多,说不定还有盗墓贼留下的痕迹,咱们得小心点。”
林浩也兴奋地说:“我也去!这次我要提前查好清代的墓葬制度,了解慈禧墓的结构,帮大家更好地找到文物。”
我们举起酒杯,碰在一起,酒杯里的酒溅了出来,落在满是黄土的桌子上。我看着窗外的梁山,心里突然觉得很踏实——我们从江苏的盱眙,到陕西的乾县,每一次冒险都充满了危险,但我们都齐心协力,保护了珍贵的文物。
第二天一早,我们收拾好装备,向河北遵化出发。火车上,林薇一首在研究慈禧墓的资料,老烟枪在擦他的长刀,瞎子在闭目养神,林浩则在看窗外的黄土高原。我看着他们,心里充满了期待——我们的下一次冒险,即将在河北的清东陵展开。
火车越往东走,黄土高原逐渐变成了华北平原,远处的农田里,农民正在播种。我知道,前面的路会更加艰苦,但我并不害怕,因为我知道,只要我们几人齐心协力,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没有保护不了的文物。
清东陵的轮廓逐渐出现在远处的天际线上,我知道,我们的下一场冒险,即将在这座清代的皇家陵园里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