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7章 尸易无限(192)(第2页)
就在这时,面包车上突然下来一个人,吴贤看清他的脸后,心里一惊——竟然是昨天那个神秘收藏家!他怎么会在这里?难道他跟高仿团伙有关系?
“张警官,面包车上下来的那个人,就是昨天跟我连麦的神秘收藏家!”吴贤赶紧说,“他之前花了两千三百万买了个高仿汝窑笔洗,现在看来,他很可能是团伙的一员,故意接近我,想试探我的底细!”
张警官皱了皱眉:“没想到还有这层关系,看来这个团伙不简单。等会儿动手的时候,一定要把他控制住,好好审问一下。”
很快,箱子就搬完了,仓库大门关闭,白色面包车准备离开。张警官拿起对讲机,大喊一声:“行动!”
埋伏的警力立刻冲了出去,将白色面包车团团围住。面包车上的人见状,想开车逃跑,却被提前布置好的路障拦住。司机和神秘收藏家还有两个搬运工,只能乖乖下车投降,被民警控制住。
张警官带着吴贤和几个民警,一起检查面包车上的箱子。打开箱子一看,里面果然全是高仿品——有仿宋代汝窑的瓷瓶,仿明代宣德的青花瓷,还有仿商代的青铜器,跟吴贤之前鉴定过的高仿品一模一样。“没错,这些都是高仿品,跟小王买的那只仿宣德瓶,还有神秘收藏家的那只仿汝窑笔洗是同一个团伙做的。”
吴贤拿起一个仿汝窑瓷瓶,仔细看了看:“你看这釉色,跟神秘收藏家的那只笔洗一样,偏深绿,不是真正的天青色;支钉痕也是黄色的铁钉,不是汝窑的芝麻钉。而且这些仿品的底部都有一个细小的‘王’字,应该是团伙的标记。”
张警官点点头,让民警把所有高仿品都登记好,然后带着嫌疑人回警局审讯。吴贤也跟着一起去了警局,作为证人录了口供。
审讯室里,神秘收藏家一开始还想狡辩,说自己只是帮朋友拉货,不知道里面是高仿品。但当民警拿出他购买高仿汝窑笔洗的记录,还有他跟团伙成员的聊天记录后,他终于承认了自己的罪行。
原来,神秘收藏家真名叫李伟,是高仿团伙的“销售”,专门负责在拍卖会上和网络上寻找目标,用高价将高仿品卖给不懂行的藏家。他之前故意跟吴贤连麦,一方面是想试探吴贤的鉴定水平,看看能不能骗过他;另一方面是想通过吴贤的直播间,提高自己的“可信度”,方便以后骗更多人。昨天他态度转变,也是想进一步接近吴贤,没想到反而暴露了自己。
“我们团伙的头目叫王虎,仓库里还有很多高仿品,还有制作高仿品的工具和材料。”李伟交代说,“他现在应该还在仓库里,你们快去抓他!”
张警官立刻安排警力,再次前往仓库。这次行动很顺利,警方在仓库里抓获了团伙头目王虎,还有其他五名成员,缴获了大量高仿品和制作工具,以及伪造的鉴定证书。据王虎交代,他们这个团伙已经存在五年了,制作的高仿品主要销往国内外,涉案金额高达数亿元。
案件告破后,张警官特意给吴贤打电话,表示感谢:“多亏了你提供的线索和鉴定帮助,才能这么快端掉这个团伙。我们会尽快联系那些被骗的藏家,帮他们追回损失。”
吴贤心里也很开心:“这是我应该做的,能帮大家避免被骗,我就很满足了。”
第二天晚上,“贤哥鉴宝”的直播间再次亮起,吴贤穿着一件新的深蓝色唐装,脸上带着笑容。“晚上好各位,告诉大伙儿一个好消息,昨天那个高仿团伙已经被警方端了,头目王虎和成员都被抓了,缴获了大量高仿品,还会帮被骗的藏家追回损失!”
弹幕瞬间炸了——“太好了!贤哥太厉害了!”“终于端掉这个团伙了,以后收藏更放心了!”“为贤哥和民警点赞!”
吴贤笑着说:“其实我也没做什么,主要是警方给力,还有那个提供线索的黑色剪影。虽然不知道他是谁,但还是要谢谢他。另外,小王的损失也追回来了,那个骗他的古董商也被抓了,他现在已经没事了。”
“贤哥,那神秘收藏家怎么样了?”有观众在弹幕里问。
“他叫李伟,是团伙的销售,已经被警方拘留了,等待他的将是法律的制裁。”吴贤回答,“通过这件事,我想告诉大伙儿,古董收藏一定要谨慎,遇到高价古董,一定要多找几个人鉴定,必要的时候做科学检测,千万别轻信别人的花言巧语。同时,也要相信警方,遇到被骗的情况,及时报警,一定能得到解决。”
他顿了顿,又说:“另外,我跟李教授合作的古董鉴定节目,下周就要开始录制了,到时候会邀请很多古董鉴定界的专家,给大伙儿讲解古董鉴定的知识和技巧,还有很多珍贵的古董实物展示,感兴趣的观众可以关注一下。”
弹幕里又是一片期待的声音——“太好了!终于有节目看了!”“一定要看!跟着贤哥和李教授学知识!”
吴贤看着弹幕,心里暖暖的。他做鉴宝直播的初衷,就是想让更多人了解古董,爱上古董,同时避免被骗。现在,他不仅实现了这个初衷,还帮助警方端掉了高仿团伙,保护了更多人的利益。
直播继续进行,吴贤接了几个连麦,鉴定了几件古董,有真有假,但不管是真是假,他都耐心地讲解特征和鉴别方法,让观众们学到了不少知识。
晚上十点多,直播快要结束的时候,后台突然弹出一条私信,发信人是个匿名用户,内容只有一句话:“做得好,以后还有很多事需要你帮忙。”
吴贤看着私信,心里一动,这个匿名用户,会不会就是那个黑色剪影?他想回复,却发现对方已经把自己拉黑了。
他笑了笑,把手机放在一边。不管对方是谁,以后还有什么事,他都会继续坚持自己的初心,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帮助更多人,守护古董收藏的一片净土。
窗外的夜色渐浓,城市的灯光透过窗户洒在直播间里,博古架上的古董在灯光下泛着柔和的光泽,仿佛在诉说着一个个温暖的故事。吴贤看着这些古董,又看了看屏幕上还在不断刷新的弹幕,嘴角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明天,又会是新的一天,新的鉴宝之旅,还在继续。
直播结束后,吴贤收拾好直播间的博古架,将那只清中期宣德炉小心翼翼地放回锦盒。手机屏幕还亮着,匿名用户的私信像一道未解的谜题,悬在他心头。他走到窗边,望着楼下川流不息的车灯,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老蜜蜡串——这个神秘人两次出手,一次救了小王,一次提供了高仿团伙的线索,却始终隐藏身份,到底图什么?
正思忖着,手机突然震动,是李教授打来的。“小吴,刚看了你的直播,高仿团伙被端了,太好了!”李教授的声音里满是欣慰,“对了,下周录制节目的场地和嘉宾都敲定了,明天咱们一起去电视台对接细节,顺便带你见见国家博物馆的刘馆长,他手里有几件刚修复好的宋代瓷器,正好能在节目里展示。”
“太好了!谢谢李教授!”吴贤瞬间来了精神,能见到刘馆长这样的业界泰斗,还能近距离接触宋代瓷器,对他来说是难得的学习机会。
第二天一早,吴贤如约来到电视台。李教授已经在门口等他,身边还站着一位穿着中山装的老人,头发花白却精神矍铄,眼神锐利如鹰——正是国家博物馆的刘馆长。“刘馆长,这就是我跟您说的吴贤,年轻有为,鉴宝眼光很准。”李教授笑着介绍。
刘馆长握着吴贤的手,力道沉稳:“早就听说过‘贤哥鉴宝’,昨天还看了你的直播,端掉高仿团伙那件事做得好,为收藏界除了个大害。”
“您过奖了,都是应该做的。”吴贤有些不好意思,“以后还请刘馆长多指点。”
三人一起走进电视台的演播厅,工作人员正在布置场地,背景板上写着“古今对话——古董鉴定与文化传承”,舞台中央已经摆放好了展柜,准备用来展示古董。“节目分三期,第一期讲瓷器,第二期讲青铜器,第三期讲玉器和杂项。”李教授拿出节目脚本,“每期都会邀请藏家带宝贝来现场鉴定,再由我们几个专家讲解历史背景和鉴定技巧,最后展示博物馆的珍贵藏品,让观众既能学到知识,又能感受古董的魅力。”
刘馆长点点头,从包里拿出一本画册:“我带来了几件宋代瓷器的资料,有汝窑、官窑、哥窑,都是国家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明天我让人把实物送过来,节目录制时可以现场展示,让观众近距离看看真品的特征。”
吴贤接过画册,一页页仔细翻看,目光停在一件汝窑天青釉盘上——釉色淡雅如雨后蓝天,开片细密如蟹爪,底部的芝麻钉痕清晰可见,与之前李伟的高仿品形成鲜明对比。“刘馆长,这件汝窑盘的釉色太绝了,‘雨过天青云破处’果然名不虚传。”
“没错,真品的釉色是自然形成的,温润如玉,高仿品再像,也少了那份灵气。”刘馆长指着画册,“鉴定古董,除了看形制、纹饰、款识,更要感受它的‘气韵’,这需要长期积累,急不来。”
吴贤认真记下刘馆长的话,心里对古董鉴定又多了一层理解。接下来的一天,三人一起敲定了节目流程、嘉宾名单和藏品展示细节,忙到傍晚才结束。
离开电视台时,李教授突然拉住吴贤:“对了,明天有个藏家交流会,在潘家园的‘聚宝阁’,很多老藏家都会去,你也一起去,多认识些人,对以后做节目和鉴宝都有好处。”
吴贤欣然同意:“好啊,正好能跟老藏家们学习学习。”
第二天上午,吴贤如约来到聚宝阁。这是一家古色古香的茶馆,里面已经坐了不少人,大多是头发花白的老藏家,手里拿着放大镜,围着几张桌子看古董。李教授正在跟一位穿着唐装的老人聊天,看到吴贤,赶紧招手:“小吴,过来认识一下,这位是马老,玩了一辈子青铜器,收藏了不少珍品。”
马老抬起头,打量着吴贤:“你就是那个鉴宝主播吴贤?昨天端掉高仿团伙的事,我听说了,不错,年轻人有担当。”
“马老过奖了。”吴贤笑着点头,目光落在桌上的一件青铜鼎上——鼎身刻着饕餮纹,三足粗壮,看起来古朴庄重。
“这是我早年收的一件商代青铜鼎,你看看怎么样?”马老把青铜鼎推到吴贤面前,眼中带着一丝考验的意味。
吴贤小心翼翼地拿起青铜鼎,入手沉甸甸的,表面泛着温润的包浆。他仔细看了看纹饰:“马老,您这件青铜鼎是真的,饕餮纹的线条刚劲有力,刀法流畅,是商代晚期的风格。而且鼎底的‘族徽铭文’虽然模糊,但能看出是‘戈’字,属于商代常见的族徽。不过鼎的一条腿有修复痕迹,应该是早年断裂后锔补的,不影响整体价值,但会稍微影响价格。”
马老眼中闪过一丝惊喜:“不错不错!眼光很准!这鼎确实是商代的,腿也是后来修的,很多藏家都没看出来,你年纪轻轻,能有这水平,难得!”
周围的老藏家也纷纷围过来,拿出自己的宝贝让吴贤鉴定,吴贤都一一仔细查看,准确说出每件古董的年代、特征和价值,赢得了老藏家们的一致认可。
交流会进行到一半,一个穿着西装的年轻人突然走进来,手里捧着个锦盒,神色慌张:“马老,吴贤老师,求你们帮我看看这个玉璧,我爸花了两百万买的,说是汉代的,我总觉得不对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