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8章 张明哲的阳谋(第2页)

邹慎心中叹息一声,再写下批语之时他就猜到了今日的情形。

不过他心中早已有了决断,这会儿自然而然地站了出来帮忙辩解道:

“李公,此文虽言辞激烈,然其心赤诚,其忧深广!其所指弊端……”

“好了,”李仁德抬手制止了他,语气不容置疑,“其志向或可赞,然其言不可纵。此卷之论,过于偏激,易惑乱人心。别忘了,科举取士,是为朝廷选拔栋梁。”

他几乎已经给这份卷子定了性——才华横溢但危险,不宜高位。

所有人的目光,此刻都投向了尚未明确表态的副主考张明哲。

张明哲仿佛没感受到那沉重的压力,他再次拿起那份朱卷,手指轻轻拂过上面誊抄的文字,仿佛在感受那字里行间蕴含的力量。

心中忍不住呢喃:

“虽千万人,吾往矣,真是好气魄,你如此,老夫何尝不是呢?”

“大道如砥,然同道殊稀;荆棘载途,能并肩而往者,更复几人?”

“今日老夫若不为同道者执言开道,他日吾所求,又该托付于谁呢?”

心中想法越发坚定,片刻后,他才抬起头,目光平静地扫过众人,最终落在李仁德身上。

他的嘴角甚至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惯常的温和笑意。

“德轩兄训诲,字字珠玑,允明受教!”

张明哲先是对李仁德微微颔首,姿态放得很低,语气也显得十分谦和。

然而,他接下来的话,却像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了层层涟漪。

“此卷文章,”他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诚如李公所言,锋芒毕露,胆魄惊人。其指摘时弊之语,确如匕首投枪,直刺要害。”

他承认了李仁德指出的“问题”,但话锋随即一转。

“然,细品其文,本官以为,此子并非只为逞口舌之快,亦非狂悖无行。”

“其破题‘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此等气魄,非大胸怀者不能有;其论‘助之所聚,非权柄可强求也’,更是直指凝聚人心之根本,在于行‘道’而非仗‘势’,见解可谓深邃。”

他顿了顿,目光变得更为锐利,仿佛能穿透纸与写作之人遥相对望。

“通篇观之,其忧国忧民之心,跃然纸上!其所痛斥之结党营私、漠视民生、纲纪弛废,诸位扪心自问,难道不是当下亟待整肃之积弊?”

“其文虽厉,其心却正!其论虽激,其理却真!”

周景昭在位多年勤勤恳恳,他虽没养出什么权势滔天的奸佞,但也圈养了不少无才无德的庸官,贪官。

以前那些人放着不管也不碍事,但如今天子的身体一直不好,边疆也不安稳,那些人就蠢蠢欲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