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1章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第2页)
曾几何时,似"蓟镇总督"这等代天巡狩的封疆大吏,几乎每一次任都会令得朝野震动,各个党派为之争得头破血流。
可现在,大权在握的天子却是直接绕过了"廷议",乾纲独断。
如若单论对于朝野间的掌控力,眼前的年轻天子,怕是已然在不知不觉间,超过了昔日御极四十八年的万历皇帝。
"此外,让宣府和大同也给朕警醒起来。"
"绝不可掉以轻心。"
君臣相顾无言片刻之后,朱由校像是突然想起了什么似的,盯着暖阁角落处悬挂的舆图,眼神冰冷的吩咐道。
时至如今,随着建州女真在辽东崛起,原本游牧在广宁,锦州附近的蒙古部落要么像科尔沁部一样选择归附;要么率众"西狩",主动避其锋芒。
而在诸多"西狩"的蒙古部落当中,势力最强的,莫过于由"蒙古大汗"林丹巴图尔亲自率领的察哈尔部,其驻地已由万历末年的"大宁卫"附近,迁徙至原归属于土默特部的"归化城"附近,距离宣府和大同不过两百余里的距离。
林丹巴图尔这位"穷途末路"的蒙古大汗在历史上的名声虽然不如努尔哈赤和皇太极那般人尽皆知,但同样是一位不容小觑的雄主。
在原本的历史上,为了应付威胁越来越大的建州女真,大明便曾主动与林丹巴图尔"结盟",试图瓦解建州女真在漠南草原上的号召力。
只可惜好景不长,随着天启皇帝撒手人寰,年轻气盛的崇祯皇帝才刚刚即位,便是迫不及待的废除了大明与"蒙古大汗"林丹巴图尔之间的契约,使得大明在漠南草原上从此再无盟友。
同样,在失去了大明的帮助之后,早已是"孤家寡人"的林丹巴图尔也难以应对越战越勇的建州女真,只能不断率众西迁,并最终因病,在青海草原含恨而终。
在林丹巴图尔病逝之后,察哈尔部群龙无首,其长子额哲在内忧外患之下,被迫献上"传国玉玺",向建州女真投降。
也正是在铲除了"蒙古大汗"这个在无数蒙古人心目中享有特殊地位的竞争对手之后,野心勃勃的皇太极方才在蒙古诸部的推举下,于沈阳登基称帝,改国号为"清",完成了由割据政权,到统一政权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