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0章 提升档次(第2页)

  去年那次,苏长青给韩金生讲‘抓大放小’的时候,只是概括性地简略讲了几句这个理论,并没有深入剖析。

  而这次,苏长青讲得非常详细,把他对于这个理论的理解掰开揉碎了讲给韩金生听。

  韩金生听得极其认真,又像是学生一样拿出了笔记本,一边听讲,一边不停地在笔记本上记录着苏长青所讲的内容。

  时间一点一滴过去。

  苏长青把“抓大放小”理论的意义、作用和一些推行实施方法一点点讲出来,足足讲了近两个小时,才算是讲得差不多了。

  但这并不算完。

  “韩叔叔,你在你的发言稿中提到,大企业是指规模较大、产能较大的企业,其实这种说法是有失偏颇的。说起来,这一点,也涉及到了‘抓大放小’理论的局限性。也就是说,这个理论虽好,却也不能生搬硬套,需要灵活理解和运用……”

  苏长青拿起韩金生的发言稿,指着某处说道:“按照现代市场经济的要求,衡量政府对国有企业抓与放的标准,不应只是简单的规模、产能上的大与小,而应该是重与轻!

  也就是说,政府应把垄断行业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企业牢牢控制在手里,坚持国有企业的性质,而放开竞争行业的企业,让它们从国有经济领域退出,实行非国有化。就竞争行业的企业而言,不但应该放小,而且应该放大,不管其规模大小都应从国有领域退出。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规模大并不能说明它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就重要,就居于支配与领导地位,就应坚持国有经济性质。相反,规模小就不一定不重要。

  另外,目前我国在所有制结构方面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国有企业数量多、比重大,制约了国民经济的活力。深化国企改革的任务之一,就是缩小国企比重,优化所有制结构……因此,如果过于强调‘抓大’,就有可能导致部分企业退得不够、放得不开,达不到搞活经济的目的,比如说……同样,‘放小’也要灵活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