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8章 活着(第2页)

  “并且,在小说的自序里有一段话:‘我决定写下一篇这样的小说,就是这篇《活着》,写人对苦难的承受能力,对世界的乐观态度。写作过程让我明白,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此外,霉国的某个著名报纸在对这本书进行报道介绍时,评论道:‘《活着》是不失朴素粗粝的史诗,斗争和生存的故事,给人留下了不可磨灭的残忍与善良的形象。’”

  “我想,从这三段话里,你们应该已经有了一点点的理解。”

  苏长青看看苏玲玲,再看看对面的女孩,见她们的神情中已经有些些许思索之色,微微一笑,道:“你们刚才说,这本小说太苦了、太惨了,惨的似乎有些刻意了,其实这种感觉,并不只是你们有,很多读者,包括我刚看这本小说时,也有同样的疑惑。”

  “我曾一度认为,这本小说不过是对悲剧的大量堆砌,是通过对主人公的折磨与玩弄来引起读者的同情与悲悯,来吸引人们的眼球的。”

  “但后来,我将这本小说反复读了多遍,又仔细琢磨,才发现自己之前的观点太过无知、肤浅了,只不过是对于小说内容浅尝辄止罢了,福贵的一生在自己心里不过是留下了些许浮光掠影,并没有引发更深刻的思考。”

  “而经过一番思考后,我现在觉得,虽然这本小说看似太过戏剧化、苦难堆砌地用力过猛,但实际上余桦先生正是以这种方式,在给我们讲一个朴素的人生道理和生存态度……”

  “这本小说的文字风格非常冷淡,甚至有些冷漠,很少有煽情的情节,每个人物的死都只是短短数语,有庆死的时候只是脑袋一歪摔在地上,凤霞死的时候只是说生下孩子后大出血,天黑前断了气,家珍就更描述的更简单了——‘凤霞死不到三个月,家珍也死了’,后来二喜和苦根的死,也是如此。”

  “这种异常简单直白的文字风格和叙事方式,让你们觉得太过于刻意,甚至有些假了,但实际上,这就是作者笔触中残忍的一面,他没有刻意去煽情、渲染死亡的痛苦,而是通过人物的行为举止和内心想法表现出来。”